校园里的皂荚树
2014年07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郑承清

  四十多年前,我在烟台三中读书时,校园里有几棵皂荚树,印象里它是那么的高大挺拔、枝叶茂密、遮天蔽日。皂荚树属落叶乔木,树高皆达十多米以上,树冠大得能覆盖半个篮球场,树枝的杈桠枝头间布满粗壮尖锐的棘刺。皂荚树的叶片不大,像槐树叶却比槐树叶油光好,似涂了一层蜡抹了凡士林。其盛花期与槐花同步,春华秋实,结出皂荚成熟时那就是金秋十月了。
  皂荚也称皂角,它要比槐角大得多,十只八只的槐角也赶不上一只皂角——不论是个头还是重量。一根厚实纤长的皂荚,不及一尺的话也绝对有大半尺长。皂荚的外皮似油的滑润、蜡的质感更胜于叶片,一只只一串串簇拥在一起,像蓄势待发的利箭飞镖;又像一支支“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的利刃匕首。十年文革时期中小学都“停课闹革命”、都“斗、批、改”去了,学子们(那时叫红卫兵或红小兵)无心上课读书,却对上墙爬屋攀树折枝饶有兴趣。但皂荚树是不那么好攀爬的,红卫兵红小兵们斗天斗地斗“走资派”斗“阶级敌人”斗志昂扬冲锋陷阵,可是要攀爬皂荚树谈何容易!那主干之上枝桠间尖锐粗壮的棘刺,让人望而却步。有大胆尝试者往往在吃到了皮肉刺破划伤的苦头落荒而下,引来袖手围观者讥笑一片。
  尽管如此,成熟期的皂荚还是有极大诱惑力的,这是因为剥开皂荚厚厚的外皮,里面若蚕豆般大小的皂荚仁很好吃。它胶质半透明,乍一剥开呈现在你眼前的恰似清澈剔透的翠玉。放入口中,甜甜的、黏黏的很有点嚼头,真是回味无穷的美味。据说云南名吃——“糯型滇皂荚仁”,将皂荚仁放进水里加热膨胀至少可达十倍以上。熬出粥来,香糯润口,是居家食用、招待或赠送亲友贵宾的美味佳肴,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天然营养保健食品。《本草纲目》也记载皂荚仁可“煮熟,糖渍食之,疏导五脏风热雍,核中白肉,入治肺病,和血润肠”。具有养肝、滋肾、健脾、清肝明目、润肺止咳、祛痰开窍、润肠通便、润肤养颜、提神补气功效。
  四十多年弹指一挥间,谁知时空隧道里的“一挥”,也不知何年、何月、何日、何人将三中校园里的这几棵皂荚树给“挥”到哪里去了。前些年高考高校报考志愿咨询活动设在三中,借此有幸在母校校园里盘桓逗留过,我刻意留心寻访这几棵皂荚树的今日风采和芳容。无奈偌大的校园里遍访不着,失落惆怅,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其实烟台三中校园的那几株皂荚树不敢说在当时烟台街里绝无仅有,那也肯定是凤毛麟角颇为稀罕。不信现如今你在烟台街的大街小巷或街头绿地公园遍寻一番、仔细察访,恐怕很难再找到一株高大的皂荚树了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