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青石碑
2014年07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崔强
 
  这块青石碑幽幽地立在牟平南臧家庄村桥头已经不知有几世了,我们遇到它的时候正傍近晌午。
  周末绪成兄相约陪书凯老师下乡写生,我们沿着昆嵛山西麓旖旎而行,一路道不尽的好山好水。书凯老师乃丹青妙手,更是熟知沿途大小村落山川沟壑的典故,每至一处历史故事风土人情信手拈来,直教人大饱耳福。
  看见这青苔斑驳的青石碑的时候,书凯老师也是吃了一惊,在他的印象里村里是没有这块碑的。是碑,碑纵约160至170厘米之间,碑宽50厘米左右,因没带工具不能精确测量。碑额及碑文皆楷书,碑额题流芳百世,碑文11列,行30余字,碑面斑驳,字口模糊,不易辨认。从依稀可辨的几行文字看,大约是其时有匪患来扰,后匪患平息,村人得享太平因勒碑以纪之。碑款字清晰可认,同治三年(1864年)。碑阴磨平,没有可以供我们一探究竟的线索。
  当日村里静静的,间或有鸡鸣声,东边的山头上有农人忙碌的身影,看年龄大多也就在四五十岁上下,于这青石碑怕也不能提供些什么有用的素材。这些老一点的物件典故,找村里的年长者需七八十岁光景的老人打探最为可靠。
  我们沿街漫步,村子不大但很干净。村居多石头块垒,看惯了当代建筑的雷同,倒也觉得朴素大方,别有一番风味。许多废弃的屋子多已经坍塌,这年月年轻人多在城里闯生活,谁还愿意蜗居农村呢?正施施然间,遇一拄着拐杖的老者,说是拐杖也就一根极简单的木棍。一番攀谈得知这老者已经八十多了,前几年中风腿脚多有不便。言及眼前这块青石碑,按老者的说法就是一块极普通的老人庙里的碑。
  胶东一带的农村彼时有修庙祈福的习俗,庙多因村子的规模有大有小,有的修缮讲究,也有的极简陋,有供奉土地的,也有供奉火神的……老人庙于形式内容上没做过考究,想来也是人们的一种祈求形式吧。很早的时候这块碑被人们推倒丢弃,遂不知所踪。几年前,村人在村东的河床发现了它,有人提议既然找到了就把它立起来,也算是一件功德吧。岁月悠悠,昔日的火神庙土地庙老人庙早不知所踪,今天独留这块青石碑,思之念之,令人心生唏嘘之感。
  照老者的说法,这似乎与碑文上依稀提到的匪患一事不相及。然而碑文中确实提到了“匪患相扰”一词,清代同治年胶东的匪患从现有的史料看也就是1861-1867年(咸丰十一年至同治六年)的捻军过境了。1990年版《栖霞县志》载1861-1867年捻军两次进入栖霞县境,牟墨林和儿子牟振“禀官设炉,铸造武器”“捐银两,办团练”,以与入境捻军相抗。民国25年版《牟平县志》也有“此五日间各乡被害甚惨,焚掠杀辱,无所不至,穷岩深谷无处不搜,即男女死者七千余名,被掳者八千二百余名,焚毁房屋近三万间,掠夺牛马之两万匹,其他粮食衣件等物多至不可计算。兵燹之惨,未有甚于此者也”的记述。碑上所述“匪患相扰”一事是否即捻军犯境无法考证,不过依款字“同治三年”倒与史料中所提的“犯境”时间相合。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静静伫立的青石碑身旁每天都经历着形形色色的故事,又有谁能知道它曾经的沧海桑田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