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平大地创伤,“疮疤”变鱼塘
菏泽煤矿塌陷区治理破题,利用闲置水域发展渔业养殖
2014年07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张建丽

  22日,菏泽市水产局党组书记、局长伊敬国带队相关科室负责人做客市长热线。期间记者获悉,菏泽确立黄河故道、黄河滩区、煤矿塌陷区三大区域为全市渔业发展的主战场,尤其是煤矿塌陷区渔业治理已经破题,有利于充分开发利用现有闲置大水面水域,达到以水养鱼,以鱼净水,实现水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
煤矿水资源不浪费
饲养热带鱼类有优势

  菏泽渔业资源较好,特别是黄河故道区域水源丰富,是全省淡水渔业新的增长点。从2011年开始,菏泽着手进行黄河故道生态渔业开发。截至目前,黄河故道已开发荒洼地3万多亩,建成标准鱼塘2.3万亩,现代渔业园区雏形已现。
  菏泽煤矿塌陷地主要集中在巨野龙堌镇煤矿处,总面积约4800亩,深度一般3米—5米,已形成一定的水体面积,另外郓城等地也有一小部分。塌陷地的水体水质较为良好,同时每年都有一定面积的塌陷区形成,进行渔业治理,可以有效利用大面积的水资源。
  尤其是煤矿丰富的热水资源,可以进行热带性鱼类罗非鱼等鱼类的池塘养殖或水泥池温流水高密度养殖。也可以设置一定量的网箱进行鱼类等经济水产品的高密度养殖。长远发展还可建设煤矿塌陷地为休闲垂钓园。
  菏泽市水产局等部门借鉴黄河故道开发经验,积极探索黄河滩区荒洼地开发以及煤矿塌陷区渔业治理,今年开始正式实施。如今煤矿塌陷区渔业发展已经起步,郓城优质鱼项目已完成项目申报并已通过专家评审,将开工建设。
推进涉渔土地流转
加快宜渔荒洼资源开发

  为加快渔业治理宜渔荒洼资源的开发利用步伐,推进水产养殖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菏泽市水产局积极引导推进宜渔涝洼地的流转承包经营。
  据介绍,东明县焦园黄河滩区,今年初流转土地3100亩,以每亩每年1000元的价格,分别与340户村民签订了25年承包合同。下步他们计划用3年时间,流转土地3万-4万亩,继续搞好鱼塘开发并配套建设饲料厂、冷藏加工厂等基础设施。在煤矿塌陷区方面,郓城煤炭塌陷区丁里长镇单垓村2812亩的土地已经完成流转。此项目也在6月中旬向省厅进行了2014年度优质鱼申报。
  今年上半年,菏泽已建、在建涉渔项目共流转土地16000余亩,涉及1200户群众及集体,承包期限10年至30年不等。新发展100亩以上的规模渔场19个,其中1000亩以上的规模渔场5个,带动各项投资2亿多元,每年仅土地收益一项,给土地流转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
引进资金和技术
推进现代渔业发展

  菏泽市水产局将黄河故道区、黄河滩区、煤炭塌陷区近百万亩宜渔荒洼地列为水产开发重点,积极争取省里对渔业生产的支持。
  曹县黄河故道优质鱼项目三期工程、巨野海东渔业合作社甲鱼养殖优质鱼项目省财政分别投资500万元,吸引社会投入6000多万元。郓城县煤矿塌陷区渔业开发首获500万元省资金扶持。黄河故道渔业开发连续三年投入的基础上,今年省财政继续扶持500万元。
  同时,还以项目扶持等优惠政策吸引客商的投入。在曹县黄河故道区,引入江苏连云港客商,从2011年起,开发了养殖池塘9600亩,建成了南美白对虾高产养殖基地。在郓城煤矿,潍坊客商出资利用矿井废水进行工厂化鲶鱼养殖,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已成为菏泽现代渔业发展的重要推进方式,实践证明三大区域开发成为“三驾马车”有效拉动全市渔业生产的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25万亩,比去年同期增长4%,水产品产量为5.5万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渔业总产值9.7亿元,同比增长5.8%。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