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村”包子就是这个味儿
2014年07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解放南大道上的又一村饭店后厨房,厨师在整理出炉的包子。
     解放中大道与太平街十字路口往北走约60米,一家不大的门面红色的牌匾上简单地标注了“又一村饭店”,“中华老字号”以及“1890”,这就是德州百年老字号——又一村包子。已有百年品牌的“又一村”包子,位置临近城隍庙、步行街等人流量较大的路段,但隐匿的牌匾,如若不是“老德州”指引,很难发现。
  据记载,创建于1890年的“有益村”包子,洁白优雅、齿留馨香,名闻遐迩。1933年,在吸取天津狗不理包子制作技术的基础上,对包子的制作工艺进行改良。1985年,“又一村”包子铺建成营业面积2600平方米的四层大楼,易名“又一村饭店”,百年老店换新颜。
  “我从小跟随父母亲来‘又一村’吃包子,这个地方不仅让我吃到熟悉味道的包子,更是对童年的追忆。”今年38岁的贾琳告诉记者,小时候家距离“又一村”包子比较近,之后搬家,、即使绕远,仍会选择“又一村”包子。
  “又一村”包子挖掘和继承了传统做法,用半发面、半酵面,肉陷内调进香油、酱油、葱、姜、高汤等十余种佐料精制而成,1990年获得“山东省饮食业优质产品”称号,2004年获得“山东名小吃”称号之后,2006年,又一村饭店又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
  对于河北吴桥的张滨和李莉一家来说,每周至少三次来德州运输货物,一定要去的就是“又一村”包子。“比我做的好吃多了。”张滨77岁的母亲竖起大拇指。
  老年消费者有着深深情结的老字号,每一位久别德州的市民,拿起一个“又一村”包子时,那一句“‘又一村’家的包子,就是这个味儿”,是对它百年历史,最大的肯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