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社会到来了,司机“车德”该提升了
2014年07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截止到2014年6月,济南市机动车保有量破150万大关,济南真正进入了汽车社会,但对很多市民来说,加塞、不让行人、车内垃圾外扔等恶习,也伴随着汽车社会的到来日益严重,多数司机显然没有做好应对汽车社会到来的准备。
  相关专家认为,处罚力度过低以及理论教育的缺失,是导致车主车德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急需各方面的统筹管理。
  本报记者 任磊磊 王光营 万兵                         
  汽车社会:
4.7个人拥有一辆车

  根据济南市交警部门统计,截止到2014年6月,济南市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31.2万辆。而截至到2014年1月初,济南市户籍总人口为613.4万人,据此推算,济南市约每4.7人拥有一辆汽车。而济南汽车的保有量正在以每年17.14%左右的增长率上升,济南市车管所副所长于奕曾表示,保守估计今年济南至少新增20万辆以上机动车。
  当汽车成为一种普遍的工具,驾驶员应当具有的文明礼让等“车德”也该形成一个体系,但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出版的2013版《汽车社会蓝皮书》中的《中国汽车文明现状》一文,目前交通拥堵有三分之一来自于不文明行车。这三分之一的不文明现象,在济南同样不鲜见。
开车乱象:
抢购式的驾车风格

  近日,小张开车经过二环东路,其前面的一辆车开得很慢,而且歪歪扭扭走S线,他被压在车后面近5分钟,最后终于瞅了个空才超过去。经过时,小张看到这名驾驶员原来在车里刮胡子。
  国人的驾车方式声名远扬。《纽约时报》就曾这样形容不少司机的驾驶风格:“简直就像是节后减价销售——数十位购物者围着一个减价商品,推来挤去,争先恐后——而这里的情况是,争抢进入一条很可能早已被一辆出租车堵住了的交通车道。”
交通管理:
不能一罚了之

  不少专家表示,我们进入了汽车社会,但相应的汽车文明并没有跟进。其表现之一就是汽车不会给行人让路,其二就是从车内往外乱丢垃圾,对环卫工人身安全带来安全隐患,也对行车速度有较大影响。
  在治理交通问题中,作为一个最简便的方式,罚款普遍被主管部门应用,也成了不少市民建议治理机动车的良方。济南市汽车协会工作人员建议,政府应该加强行车文明立法,加大对行车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力度,部分省市和地区早已相继颁布道路安全条例,对机动车驾驶人向道路上抛撒物品的处50元、100元甚至更多的罚款。
  相关专家认为,汽车社会文明的建设应该加强教育宣传,但软约束显然不够,还应加强制度规章建设,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总体来说就是要软硬兼施,多管齐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