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处世哲理
2014年08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范淑玉        

  母亲一生不辍劳作,她连相互串门子拉呱的工夫都没有,只知道干活,她很反感贫嘴薄舌的人,她说少串门子,免得人戳脊梁骨。
  论傻,我母亲是天下最傻的,论善良更是无人能比。
  说来可笑,天真的母亲以为行善积德就不患病。突然有一天,母亲毫无征兆地躺下了,说话都不利索。即便如此,母亲还胸有成竹:“没事,我一辈子都做好事,没干过一件坏事。放心吧,过不了几天我就会好起来的。”
  心底无私天地宽是母亲战胜病魔的法宝,有了她的乐观,疾病好得自然就快了。躺在病床上的母亲,什么时候都改不了节约的毛病,输液管里的液体快流光了,母亲还不让拔针,对护士说:“再等等,还有好几针管子药呢!”对于这个老顽童,护士总在一边笑。其实老人有过细日子的底,现在的生活不愁吃不愁穿,可她对每一粒粮食仍是那么珍惜,即便打针时掉在床上的饭粒她也捡起来放到嘴里。
  善良的母亲一辈子没进过一天学堂,到现在八十多岁的高龄了,耳不聋眼不花腰不弯背不驼,针线活儿做得溜溜的。她虽然大字不识一个,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可她老人家说出来的话一套一套的,仔细揣摩还真是充满了处世的哲理。
  母亲用无声的行动努力维护着自己做人的准则。正因如此,她的嘴中才有了一大堆方言土语:“行好不见好,早晚少不了”,“叹苦(可怜)没娘的孩子比烧香磕头都管用”,“人一辈子,哪有那么多的愉作(舒心)事,谁都有不愉作(顺心)的时候,伸伸手拉一把就过去了,别看人热闹,也别太精了”。大伯家几个哥哥、姐姐很早亲娘就不在了,母亲给他们做饭、拾掇衣服。不光如此,母亲还把自己的堂妹,一个70天就死了亲娘的孩子抱到身边养活,堂妹是吮着我母亲的奶水长大的,这一养就是二十多年。
  母亲一生不辍劳作,她连相互串门子拉呱的工夫都没有,只知道干活,她很反感贫嘴薄舌的人,她说少串门子,免得人戳脊梁骨。邻居说她这么大年纪了,还干什么干,她说“劲没有攒下的,只有闲下的”。对于吃饭母亲则要求很低很低,她常说:“人不要太俏贱(娇贵),只要吃饱了就成,减年(1960年)的时候想吃还吃不上呢。吃饭就要有个吃饭的样,吃饭别吱声。”
  行善积德的母亲比谁都明白、比谁都清楚,要不她怎会常常告诫我们“三分精神使两分,留着一分给子孙”,“吃亏就是福,老天爷看得比谁都明白。人要做好事,给自己修,给后代修。” 
  对待自己的四个儿媳,母亲更是比亲闺女还亲,她常说“人家闺女进了咱家门,就是咱的一口子人”,她跟几个儿媳都没红过脸,更不用说吵架了。
  母亲一辈子行善积德,她心里有自己的秤,那就是不骗人不害人,人只要走得正、行得直,连神佛都敬三分。正因如此,她一辈子做事都坦坦荡荡。这就是我那土得掉渣的老母亲一辈子悟出来的人生道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