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替代产业不宜过多、过急
2014年08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3日,在《济宁市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思路研究》专家论证会上,来自中科院地理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国家发改委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就济宁的经济转型发展献言建策。
  去年11月,国务院出台《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将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划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性和再生型四种类型,明确了各类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山东有14个市、县、区列为资源型城市,其中,东营、济宁、泰安、莱芜被列入成熟型资源型城市。“根据2013年数据,济宁可采煤炭储量24.34亿吨,未来几年生产能力9000万吨/年,开采年限还有18—20年。” 在中科院地理所完成的《济宁市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思路研究》中,记者注意到,济宁市若不提前谋划转型,到2030年前后,将进入被迫转型时期。
  “煤炭开采要实施总量调控,划分出禁止开采区域、限制开采区域,重点开采区域,并明确各区域的资源开采规模,准入条件及管控措施,实施不同的煤炭开采方略。”中科院地理所副研究员王成金表示,在优化传统行业同时,也要积极培育新兴接续替代产业,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产业等,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济宁作为煤炭型城市,除煤炭业外,在非煤产业之中,接续替代产业选择哪些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需要提前科学地规划,不宜选择过多,也不可盲目上马。”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说。
  城市要转型,产业的转型是基础。山东师范大学教授任建兰建议,济宁城市转型,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协调统筹转型,要确定各个产业的转型之路。成熟型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开发,应该秉承一个合理、适度、有序的原则,同时积极寻找接续替代产业,避免一业独大或者一企独大的局面,这个方向不仅是煤炭产业的延伸,可以是优势的基础产业,可以是市场前景好的密集型产业,也可以是科技创新型产业。
  本报记者 于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