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转型:
济宁放下“金碗”提前转型找出路
2014年08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城市转型高层研讨会备受关注。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虽然济宁处在资源丰富的鼎盛期,正是捧着“金碗”吃饭的好时候,但及早探索城市转型需要战略眼光和胆识,要敢于放下“金碗”,给自己出难题。
  “我在济宁任职4年,既为济宁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叹,也为济宁依赖资源而导致的塌陷地治理、生态恢复等问题而感到焦虑。欣慰的是,济宁已意识到这个问题,从2007年起主动寻求城市转型。”济宁市长梅永红举例说,如意集团是典型的传统纺织行业,通过科技创新却完成了华丽转身,其原创技术“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解决了世界纺织业100多年来在长度、细度、原料来源上存在的三大难题,在同行业中一枝独秀,其面料供应阿玛尼、杰尼亚等奢侈品品牌。“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掌握一流的技术,夕阳产业也能变成朝阳产业。”
  近5年,在煤炭产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济宁的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先进制造业超过煤电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增加值占工业的比重达到58%,煤炭占比下调到30%;高新技术产业超过工业增速、占工业的比重达到24.5%;服务业超过GDP增速、占GDP的比重达到36.9%,上升为支柱产业。
  近两年,惠普、中兴、甲骨文等IT巨鳄接连抢滩济宁,纷纷将优质项目选择落户在三线城市济宁。“我也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些行业巨头缘何相中了济宁?”梅永红认为,正是因为济宁朝向以人才、环境、服务为优势的城市发展理念转变,并通过公共服务的不断完善,与这些企业的发展策略高度契合,最终赢得了这些企业的认同。
  本报记者 马辉 汪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