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农谚撷英 
2014年08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新奉

  胶东农村千百年来,一直广泛流传着很多丰富多彩的谚语。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及人间万象、富含哲理。更兼其形式简短,内容通俗易懂,而语言押韵,便于记忆传播,深为广大农民所喜爱,故经久流传不息。特别是那些“服”胶东水土、对农耕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谚语,农民们将这些谚语世代相传,在农业活动中被奉为圭臬。下面择其要者,以飨读者。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告诫人们,耕作首先要不违农时、严格按科学规律办事。一旦违时播种、管理,土地就会减产乃至绝收,误你一季。其次是要用足肥料,不能糊弄土地。你糊弄地一时,地就会糊弄你一季。想想看,这其中的哲理又岂止是仅仅在指导种地呢?
  “有钱买种,没钱买苗”,告诫人们播种时不能舍不得下种,要考虑到天时、地利等影响出苗率的各种因素。苗出多了点可以间苗,利于优胜劣汰、合理密植,可一旦下种过少,苗稀难补。减产就成必然,导致因小失大,悔之莫及。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强调的是肥料对于庄稼的重要性。缺少肥料就会丰收无望。因此凡农村勤奋之家,世世代代都无不十分看重积肥。人畜的排泄物都会小心归积、储存,用以肥田。还想尽各种办法,广开渠道扩充肥源。锅灶、土炕堲、草木灰、沟渠污泥,都是上好的肥源。更有勤快之人,还要沤积绿肥,利用零星时间拾粪。以上所积肥料均属有机环保之例,种出的粮食、瓜果蔬菜吃下去,一百个放心。笔者老家地属海莱丘陵地区,土地瘠薄,更需要农家肥“滋补”。解放初期,政府为促进生产、多打粮食,曾号召农民开展“三大堆”运动,即土堆、草堆、粪堆。其实前“两堆”均与“粪堆”密切相关。1958年毛主席领导制订的《农业宪法八字方针》:“土、肥、水、种、密、保、管、工”,亦是把肥放到了极重要位置。当地农村小学,均注重密切配合中心工作,所以号召学生们要积极协助家长搞好“三大堆”运动,成绩每周按时上报。所以我记得,当时自己放学回家后干得最多的活计,就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积土、拾草、拾粪,外加剜野菜,倒也乐在其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