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水,记忆如磐
——怀念岳父柳志光先生
2014年08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8月11日是著名书法家、烟台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的柳志光老先生逝世百日。刊发这组文章和照片,纪念这位可亲可敬的文化老人。

唐功文

  岳父离我们而去了。直到今天,我都觉得这不是事实。每次回到岳父家,总感觉他老人家还端坐在书房里浏览书报或凝神挥毫。及至醒悟过来,知道这只是幻觉,巨大的悲痛就会袭上心头,久久难以平复。
  岳父和先岳母养育了四个女儿,晚年和岳母魏筀筠女士结合,岳母这边,也是三个女儿,被朋友们开玩笑地称为“七仙女”。岳父对女婿们从生活到事业都极为关心,但他从不长篇大论地说教,有时不过寥寥数语,就能点拨我们认识问题,开阔眼界。岳父爱酒、善饮,在朋友中间极为出名。岳父饮酒的情态,欧阳中石先生描述得最为生动:“每与朋友会,相约举杯,彬彬如仪,将至唇吻,双目微闭,轻轻呷之,再微微眯起,似细品味,似快意无限,真如活神仙之融融陶陶。”巧合的是,岳父的女婿们也都有些酒量,每逢家庭聚会,岳父总是慈爱地笑着看大家畅饮,即使偶尔有人过量,也从不责怪。近几年,岳父年事渐高,用过饭后,他就会和岳母起身离席,为的是让女婿们少些拘谨。但不忘叮嘱说:尽兴就好,一定别过量啊。
  岳父对女婿很信任,也很倚重。岳父岳母的书画作品几次结集出版,我都参与了编辑和服务。平时岳父自撰的楹联、诗词等,也常常让我们给提提意见。当获得别人好评时,岳父总是笑着说:这是女婿帮着润色的。2005年,一位素未谋面的柳姓宗亲编撰《胶东柳氏族谱》,登门求教,岳父应邀题写了书名,又看了书稿,觉得尚不足以成书,就说:让我二女婿帮你一下吧。看似平常一句话,包含了莫大的信任。为了老人家这句承诺,我用了几个月的业余时间帮助考证、整理,总算完成了任务。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为了促进书法在全社会的普及,岳父和同道们常年在基层奔波。那时我到各县市区出差,经常能和岳父不期而遇,当时的宾馆多数没有空调,炎炎夏日,岳父和一班书法家们汗流浃背地挥毫泼墨。还有一年冬天,岳父和几位书法家在乡间路上被风雪困到半夜,多亏了当地村民救助脱险。岳父还多次组织了烟台和兄弟市的书法交流,并与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开展交流活动。这些活动促进了烟台整体书法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了宣传烟台的作用。
  对于烟台书法界的同道,包括初习书法的爱好者,岳父都不遗余力地提供帮助。素未谋面的书法爱好者造访,他总是热情接待,细心品评人家拿来的书法作品,提出中肯的意见。一次,我陪岳父观看我市几位中青年书法家的作品展,和一般人的走马观花不同,岳父拄着手杖,在每一幅书法作品面前都驻足细细观赏。百多幅作品,他足足看了两个多小时。我从岳父这一举动中,感受到了他对烟台书法事业、特别是对中青年书法家们的关切和期望。
  多年来,岳父和许多著名书法家、画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情深谊笃者如欧阳中石先生,对岳父一向以“兄”呼之。1997年,《柳志光书法》出版,中石先生为之作序,开篇即道:“于长者,有敬而畏者,有敬而欲远者。志光先生者,则是余敬而欲亲、欲近、欲与之游之长兄。”中石先生此序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堪称书文双绝。2002年,岳父岳母联袂出版伉俪书画作品集,依旧请中石先生作序。2006年,中石先生又为“柳志光 魏筀筠书画藏品陈列馆”题写了馆名。书画名家韩庆生先生卓尔不群,独与岳父惺惺相惜。烟台籍的书画名家如孙其峰、权希军、邹振亚、邹德忠等先生都和岳父相交多年,情谊堪比手足,这些名家对烟台的书法事业都给予了很大帮助。
  多年来,岳父对于烟台书法事业的贡献广为大家称道,而岳父则认为,自己从书法事业中获益良多。多年临池,他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峰,更通过研习书法修身养性,品德修养达到了至高的境界。即使晚年,只要是书法界开展的拥军、扶贫、助残、送文化下基层等公益活动,岳父都积极参与。直到去年6月27日,岳父还出席了庆祝“神十”飞天成功的笔会。虽然他的书房里张挂着中国书协和山东省书协规定的书法作品润格,但慕名求字者真正馈赠润笔的,少之又少,岳父对此也并不在意。他更公开言明,凡是为自己求字而非营利,特别是离退休老同志,尽可能有求必应,绝对分文不取。岳父此举,对同道影响颇大。所以岳父经常说,烟台的书法家们清贫,我有责任。
  2000年,岳父和魏筀筠女士结合。两位老人在各自生活中都经历过丧偶之痛,暮年结合,幸觅知音。二老初识,岳父出版的《柳志光书法》令出自丹青世家的岳母青眼有加。婚后,二老各自在书画艺术的园地里勤耕不辍。日常生活中,岳母对岳父的照顾真是无微不至。岳母擅厨艺,岳父的膳食,一粥一饭、一菜一羹,岳母都精心调制得美味可口、营养均衡。岳父长期睡眠打鼾,因缺氧所致,成日昏昏欲睡。后经医生建议配戴呼吸机,但呼吸机需要精心调试,在使用过程中还要随时监护。每个夜晚,岳母都要将呼吸机调试准确,给岳父戴上。待岳父入睡后,岳母才能就寝。夜间还要不时查看呼吸机运行情况。由于岳母的精心护理,岳父的睡眠状况改善极大,白日昏睡的症状奇迹般地消失了!
  2009年,岳父做了肺减容手术,一年中辗转青岛、烟台数家医院,住院时间长达八个半月,岳母始终陪伴在侧,形影不离。子女们深恐累倒了老太太,争着要值夜班,可是岳母说:只有我最熟悉你们爸爸的病情和他的起居习惯,守在他身边我才放心。岳父对岳母的关心和照顾也无处不在,岳母幼承家训,工笔绘画技法造诣颇深。岳父对岳母的创作给予了大力支持,经常延请方家进行切磋交流,使得岳母的绘画技艺在晚年更上层楼。岳母的每一幅绘画都由岳父题款。岳母作品的立意、布局、绘画技法和特点,岳父都能娓娓道来,如同自己的作品一样熟悉。我的脑海里经常定格一幅岳父岳母出行的画面:二老十指紧紧相扣,缓缓前行,从中透出的相知相依的至高境界,令人为之动容!岳父岳母的仁厚品格也深深感染和教育了后辈,女儿女婿和孙辈们坦诚团结。岳父生病住院期间,全家人精心照顾,岳母的女儿们每天陪护在病床前,外人眼里,女儿们个个皆是亲生。2006年,岳父将平生收藏的名家字画二百多幅,连同二老精心创作的书画作品一百多幅捐献给岳父的家乡栖霞市。此举体现了二老的高风亮节,也展示了子女们的豁达和无私。
  2007年,岳父被评为“烟台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他说,被评为文化名人,更要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岳父于2011年出版了六卷本的《柳志光书法》,作为一名有着六十五年党龄的老党员献给党九十华诞的贺礼。时任烟台市委书记孙永春同志高兴地为该书写了序言。
  岳父既是家中的长辈,又是我人生的导师。岳父和我之间,既是翁婿,又是忘年交的知己。随着时间的推移,心头的悲伤或许能逐渐平复,但岳父留下的精神财富将会一代代传承下去,我们对他的思念也会绵延不绝,直到永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