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执著于舌尖上的品质追求
2014年08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青岛啤酒品评师们用嘴为消费者畅饮把关。
     本报记者 王赟         
  德国人Haese端着一杯青岛啤酒,闭目深嗅,他品酒的样子专业、迷人。
  近日,第四届“消费者最喜好的青岛啤酒”品评活动在青岛啤酒厂举行,Haese等12位消费者作为青岛啤酒粉丝的代表,成为青岛啤酒品质的“评审员”,青岛啤酒会依据他们的意见,选出青岛啤酒的金牌酿酒师。
  品评活动已经举行了四届,“相对于消费者评委来说,我们是专业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一定是最好的,检验一瓶啤酒口味的标准,最终是消费者是否喜欢和认可。”每次品评结束,专业评委们都会认真收集每一位消费者评委的意见,在他们看来,消费者评委留下的意见和感受“千金难买”,远比专业分数本身更重要。
  每一口青啤都要过“三师”品审
  “一款啤酒有数千种风味物质,再精细的仪器也检测不出来,所以要靠品酒师用舌头把关。”青岛啤酒质量控制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保证产品口味一致性,在青啤生产全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有专业的敏锐味蕾,实行严格把关。
  哪款酒口味有异常、苦味偏大还是偏小,都要经过专业品酒师的逐一品评,给出意见,然后进行改进。品酒师不仅仅要品啤酒,还包括对原材料、包装物料、成品、半成品以及和酒液相接触的物料等的品评,甚至连刷瓶水、瓶盖中小小的垫片的“煮沸水”也要用嘴把关。
  另外,在青岛啤酒内部,还有一个非常罕见又专业化程度极高的职位——“品麦师”。精心酿造的麦汁只需品麦师轻松一品,能否成就佳酿的“麦色”、“麦香”、“麦味”便可一一得知,保证了青啤的麦香浓郁。 
  青啤对酿造用水更为讲究。在青啤酿造车间,每隔两小时,就会有专业的品水师对酿造水进行取样品尝,从而保证麦芽汁及啤酒的口味。因此品水师会望其色,闻其味,品其质,舌尖之辨,知其微乎其微。更妙的是,即使理化指标一样的水,品评师们依旧能咂摸出不同,颇有几分工夫在诗外的境界。
  品酒师品百味生活却要“乏味”
  在众多不同的啤酒里,抿一口就能够准确说出每一种啤酒的品牌、度数和口味的细微差别,甚至连生产日期都能判断得八九不离十……在青啤,有很多这样的品酒师,关于他们品酒“神技”有各种传说,正是品酒师们用嘴为青啤的品质把关,是青岛啤酒百年品质的保证。
  品百味的品酒师的生活却是各种受限,首先就要管住嘴巴,和馋虫作斗争。为了保持味觉的灵敏,吃饭必须清淡,辛辣、油腻和味道过重的食品是碰都不能碰。即使去重庆旅游,朋友都对着一盆红油火锅大快朵颐,品酒师只有当看客、咽口水的份儿,要给“金贵”的舌头“上保险”。 
  除此之外,对于女性品酒师而言,化妆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见到香水更是要绕着走。因为有些化妆品味道比较刺鼻,会在品评过程中影响味觉的敏感度,所以只能“素颜朝天”地过日子。
  青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国家级品酒师对敏感性的要求更高,一般而言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对酒的敏感性会更强一些。青岛啤酒二厂有位80后女性国家级品酒师叫朱蕾,她从一名包装部员工成长为国家级品酒师,对于这种蜕变,朱蕾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司对人才开放的选拔制度。每年都会进行系统化培训和选拔,公司要求工厂每年至少进行四次品评培训,从而选拔出对风味物质比较敏感的员工,通过对其综合能力的考核选拔人才,并提供非常多的机会。”
  和其他品酒师一样,朱蕾每天基本上要品评30多种样品,她说天赋是一方面,但是也需要后期的不断磨炼,这是提高品评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准确地辨别每一种物质,每天都要把众多气味液化成液体,用鼻子一遍一遍地闻,用嘴一遍一遍地尝。训练到最后,鼻子是肿的,舌头是麻的,训练完回家,就算老妈准备的一桌好菜,也没有任何胃口,着实让鼻子嘴巴遭了不少罪。”
  青啤向来关注消费者的感性需求,啤酒不是工业化制造,认为好品质不光是生产、检验出来的,更是体验出来,消费者所入口的东西,必是青啤品酒师事先尝试过千百次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