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郭沫若通信的章丘人
2014年08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孙廷华
  马自泉,字鉴清,号林刹居士,章丘文祖镇文祖东村人。建国前,马自泉已是名满章丘的中医,对文学和书法都有很深的研究。建国后,他是山东省中医学会会员,章丘第一届人大代表、第一届政协委员。他还曾编写过一个剧本,名叫《鸳鸯镜》,并寄给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郭沫若肯定了剧本主题,并提出宝贵意见让其修改。
  马自泉自幼从师章丘庠生孙冠九,是孙老先生的高徒。少年开始学习中医,成为郎中后在本乡自办诊所,医诊之余勤习书法。他悬壶济世,对穷苦人医病从不收费,因而受到乡亲们的爱戴。
  日本鬼子占领文祖村后,把所有村口全部堵死,只留下一个南阁门出入,并有鬼子汉奸站岗,人们出入都要鞠躬才能放行。马自泉出入阁门从不给鬼子鞠躬,因他是看病的大夫,且在本地威望很高,鬼子对其无可奈何。一次,马自泉出诊回来,站岗的伪军与马先生认识,便点头致意。马先生也点头回礼,而他对鬼子却像没看见似的。这下惹怒了鬼子,狠狠打了马自泉两巴掌。马自泉边擦嘴上的鲜血边对伪军说:“我们互相致意,最起码同是炎黄之后。我堂堂的中国郎中,岂有向强盗鞠躬之理!”为了记住这次挨打的耻辱,马自泉改号为“羞犬道人”,并在他的文集里记录了此事。大概那个伪军从马先生的话语里得到启发,当天夜里就带枪逃跑了。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给予马自泉以极大的关怀。在从医之余,他写出了《伤寒论句解》、《经论窗稿》、《诗描》等医学、文学专著。为响应毛主席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又写出了《西医中参》专著,并以此指导同行和徒弟们行医。1956年,马自泉当选为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此后,他根据古代一对青年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编写成剧本《鸳鸯镜》,并寄给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郭阅后,肯定了剧本反封建、提倡婚姻自主的主题思想,并亲自写信提出了修改意见:一是将主题进一步往深挖掘;二是将半文言文、半白话文改为全白话文。正当马自泉专心修改剧本时,全国展开了反右斗争,郭沫若又给马自泉来信,告知剧本暂不要邮往北京。只可惜,这两封信都在文革中丢失,只留下盖有“中国科学院”院章的《鸳鸯镜》剧本。
  从反右运动开始,政治运动不断,接着又是文化大革命。马自泉先生所著的医学、诗集、剧本都没来得及出版,便于1968年去世,留下的只是憾事。现在,马老先生的后人还完整地珍藏着马自泉先生所著的手稿和部分墨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