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写作三原则
2014年08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玉堂
  我是个用沂蒙山方言写作的人,且追求某种语言上的味道或风格,这就比一般作者多出许多门坎,遭遇许多麻烦。
  有关方言的概念,很复杂。有语义上的定义,比方一般语言不能表达的;有语音上的定义,比方区别于一般语言发音的。它还包括地方方言和社会方言。同一个地区,也有主次、大小之分。比方站在山东以外,就管山东地面上的方言统称为山东方言;而站在省内呢,就有胶东方言、沂蒙山方言,鲁西南方言、济南方言、淄博方言等等,其中的每一种方言,都称之为次方言或小方言。简而言之,方言即是“一方之言”,是“地方话”。作为一个写作者,这里只从写作和实用的层面上,说一下约定俗成或我们“通常认为”的方言写作问题。
  我是个用沂蒙山方言写作的人,且追求某种语言上的味道或风格,这就比一般作者多出许多门槛,遭遇许多麻烦。方言本身,往往听起来顺耳,看上去不怎么好看;或者看上去能懂,写出来又不怎么规范。上个世纪末,我在北京的一家大出版社看我的一个长篇小说的清样,即遭遇了好大的麻烦。出版社给我的清样是他们请社外校对校过了的,而他们的社外校对,大都是本社退休的老编辑,个个看上去德高望重,说出话来吓你个半死:不是校对过《鲁迅全集》,就是做过“三红一创”中某一“红”的责任编辑,十分认真、较劲,很难通融。我在那里商务谈判似的跟他们纠缠了一个礼拜,即被他们整得头晕脑涨、心烦意乱,同时也长了不少见识——不能不说,他们的许多见解及意见都是正确或有道理的。回来之后,我即归纳了如下的有关方言写作的注意事项,我称之为“方言写作三原则”:
  其一是,名人、名著用过的可以用。从板凳上滑下来,我们习惯说“出溜下来”,这样写可不可以呢?可以的。他们以此为例,告诉我这个“出溜”为什么可以用,因为老舍先生这么用过。情同此理,我们沂蒙山人管傻瓜叫“潮巴”,他们开始不同意,我以他们的逻辑告诉他们,这个“潮巴”知侠同志在《铁道游击队》里用过,他们准予放行,说那好吧,你用吧!完全是讨价还价、斤斤计较的口气。
  其二是,太孤僻的方言不能用,至少有一个县或者一个地区的人都这么说,你才可以用。我比较喜欢沂蒙山方言中的几句:1、“胡啰啰”,胡扯、胡整的意思。2、“撑毁了堆”,吃得太饱。3、“窜了圈(读quan)”,因害怕而跑了。这三句中,第一句“胡啰啰”很容易就通过了,他们说,嗯,这个“胡啰啰”外地人能听懂,有时候也喜欢说,你这么写是可以的。后边的那个“撑毁了堆”和“窜了圈”,却麻了烦。我跟他们解释,撑毁了堆的这个“堆”,指的是肚子,将肚子里面的五脏六腑称做一堆,吃得太饱了,就把有序的那么一堆撑毁了,故而叫撑毁了堆。山东沂蒙山以外的人,也有把“了”字放到后面的,叫撑毁堆了。窜了圈的“圈”,可以理解为绳圈或套在脖子上的东西,如同孙悟空头上的金箍一样,赶快跑,别让它圈住或箍住了。沂蒙山各县大都说窜了圈,个别地方也有说“窜了楂子”或“窜了趟子”的。那几个老家伙是一边笑一边不同意,仿佛真握着生杀大权似的。看看不能完全说服他们,我遂掏出手机给我的一个沂蒙老乡打电话,我问他,哎,我问你个事儿呀,我说撑毁了堆、窜了圈,你能听懂吧?对方嘿嘿地就笑了,怎么不懂啊,我们县也这么说。那几个老家伙,听着我们通话,感觉不像是预先沟通好了的,遂说,嗯,既然你那里好几个县的人都这么说,那就用吧!给了我好大的面子或人情似的。
  其三是,作者的叙述语言尽量少用或不用方言,方言让小说中的人物说出来。比如,“有天晚上,一只狼跳进猪圈了,猪们没命地吱吆。”老校对们说,这个“吱吆”是作者的叙述语言,你最好不要用,方言要让小说中的人物说出来。我感觉有道理,遂把吱吆换成了叫唤。
  方言写作注意的地方,还可以列出几条,比方说,有些方言找不到合适的字词来书写,就尽量别用了,千万不要揣摩着写,更不能自己生造方言等等,但有这三条基本上也就够了。
  那位说了,既然方言写作如此麻烦,干吗还用方言写?
  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方言写作更生活化、更贴近百姓、更有亲和力,当然,它描摹事物也更精准、更生动、更有味儿。比方那个“胡啰啰”,不同的语境下,它会有不同的含意。“这个女孩子很内秀、很腼腆,也很有背景,这次你和她一块儿出去,千万别跟她胡啰啰呀!”我的阅读感受里面,就觉得这个“胡啰啰”比别的词包含的意思更多,也更生动、更含蓄。还有一条叫越是地域的,越是民族的,而方言就是地方或地域文化的坐标。
  当然也还有个“到哪山说哪话,什么人说什么话”的问题,窜了圈、撑毁了堆,我感觉用在农村半大不小的男孩子身上比较合适,你说知识分子窜了圈就有点不伦不类。“让我一顿好卷!”这里的“卷”,济南人的意思是“骂”,沂蒙山人则是“踢”:“我把他狠狠卷了一脚。”   
  尊重和了解方言写作,南方的一些文学刊物做得比较好。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主持《上海文学》工作的周介人先生曾对我说,你的稿子来了,我总是特别交待青年编辑不要轻易改你的稿子。南方还有一位老乡主编,每次来电话约稿,也总是强调:“你的稿子我会亲自编的,你放心!”
  他们对方言写作的了解和理解,都让我感念不已,铭记在心。
  (本文作者为著名作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