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群业:动画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2014年08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大众文艺讲堂是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省作协主办的大型系列公益讲座,每周邀请一位省内文艺界专家举办讲座。8月16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顾群业做客大众文艺讲堂,与大家一起赏析动漫艺术。
  动漫这个词不是一个严谨的学术概念,它实际上是动画和漫画的一个简称,叫动漫。在国际上都有各自对应的词,比方说动画叫Animation。从动漫专业的学术角度来讲,我们一般把动画翻译成Animation。这都是从国外过来的词。我们跟国外交流的时候,他们大多数称动画叫卡通,从老百姓这个角度,他们也叫卡通,但是我们从专业角度一般就说动画专业叫Animation,还有漫画Comic,还有日式动画,日式动画因为它风格非常鲜明,所以它有一个专门的词叫Anime。今天我们主要是讲动画片,讲这个Animation。
  动画和电影其实是同宗的,在电影产生之前,动画实际上就是电影,它是一个概念,动画是电影的前身,可以这样讲。
  动画最早也是由技术发展来的,但是后期它越来越向艺术的方向发展,包括随着一些美术思潮的出现,艺术动画也逐渐兴起。
  这就要提到迪斯尼,迪斯尼最著名的动画形象是米老鼠。
  实际上中国的动画起步是很早的,我们几乎是跟美国动画片同时起步的。学界一般都认为,中国的第一部动画片是万氏兄弟做的,叫《大闹画室》。我不知道万氏兄弟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大闹天宫》是他们做的,万氏兄弟四个人,但是主要是由他们兄弟三个,前三个兄弟在做动画片,他们做动画完全是出于兴趣,自己出资、自己来做。但是后来又有人考证,在万氏兄弟之前还有一个叫黄文农的人,他拍了一部动画片,叫《狗请客》。但是又有人讲,还有一个叫杨左匋的,他做动画片的时间比他们还要早。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些人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制作动画的前辈,像杨左匋、黄文农、秦力凡、万氏兄弟,等等。万氏兄弟,有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兄弟四人,在我们心目中,这就是中国动画的奠基人,对于我们做动画的人来讲,这是我们的“祖师爷”。
  动画和电影有不解之缘,最早动画就是在东北的电影制片厂做的,1945年的时候,还是日本人做的,那时候电影制片厂下面的叫卡通部门来做,后来叫“美术片”,解放以后我们看的动画电影我们都叫它美术片。特伟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厂长,他在动画史上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中国动画的发展史,从我个人的理解,实际上就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厂史。就好像我们讲世界动画发展史,绕不开迪斯尼,这个说法不一定对,但它是有代表性的。
  我们中国的动画,像《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这些水墨动画,包括很多剪纸片、年画的元素。《九色鹿》的成功是因为取材于敦煌壁画。它跟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国际上是很有地位的。世界上管我们中国动画叫“中国学派”,我们的动画曾经是很辉煌的。
  我们现在已经手机不离身了,我们看动画片的渠道也转变了,传播方式会转变。然后三维的动画电影会成为主流。早些时候我曾预言“未来是立体电影的天下”,但实际上我前天刚刚改变了观念,我有一个新的预言:电影院将来会关门。
  科技的发展让我们领略了一个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成就,也不断感受到新鲜的刺激。不过,正如罗素所言,人们是无法从不断的接受新鲜刺激中获得幸福的,因为每一次刺激都会让你的兴奋阈值提高,下一次,你需要更强的刺激来让自己兴奋。可以预想,人们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沉浸在虚拟现实设备带来的刺激中。
  这是一个展望。我们的感官,全部被机器接管。我们体验到的,全部都是被设计好的。科技的进步,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