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张新颖——
沈从文的影响不明显,却很强韧
2014年08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齐鲁晚报:建国后,沈从文有没有再继续文学创作?
  张新颖:他写了,但都写得不好。确实是没法写好,第一他不想放弃自己的写作特点,第二他又要考虑现实的可行性,剩下能给他发挥的空间就很小了,过去的自由、洒脱就没有了。他不是一个英雄,可以完全不在乎外面的要求。

  齐鲁晚报:您对沈从文在建国后的转向是否感到可惜?会不会觉得文坛少了一位巨匠?
  张新颖:当然感到可惜。因为他这个转向不是自然的转向,是外力逼迫下的转向。但是我想说,我们不能站在时间的后面批评他,我们还是要站在他所经历的历史情境里,去思考他的境遇。从文学创作上来说当然是遗憾,但沈从文的了不起在于把遗憾变成了在另一领域的成功。

  齐鲁晚报:沈从文晚年的时候,他的传记作者要给他搞一个研讨会,他为什么特别强烈地反对?
  张新颖:他是真的着急了。一是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另外,活到他这个年龄了,已经不在意这些东西了,如果因为这个事情再惹出麻烦没有必要。而且那场研讨会主要是文学,他晚年的时候,脑子里主要想的是文物。

  齐鲁晚报:如果让您概括沈从文的后半生,您如何定义他?
  张新颖:他是一个普通人,但这个普通人在剧烈变动的时代挣扎着活下来,还要创造一番事业,对这个事业又一往情深,有无限的爱。还有一点就是,这个普通人有无限的创造力,不断找事做,把创造力不断地发挥出来,突破绝境做事情。

  齐鲁晚报:沈从文的影响现在还大吗?
  张新颖:他的影响很大,虽不明显,但是很强韧。比如贾樟柯、侯孝贤,你们可能觉得惊奇,这种影响不仅仅是字词句、人物形象的影响,而是更大的影响。侯孝贤1982年拍《风柜来的人》的时候,后来不知道怎么拍了,但看了《从文自传》后,对一个人怎么看待世界、看待苦难突然有所醒悟,所以很容易理解侯孝贤会不停地谈沈从文。在文坛,很多作家可能觉得没有受到他的影响,但实际上却与他构成了一种对话关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