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自由
2014年08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琬琦(公务员)
  这世界上毕竟是没有一种绝对的自由的。克里希那穆提说:“你一旦发现真正爱做的事,你就是一个自由的人了,然后你就会有能力、信心和主动创造的力量。但是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真正爱做的是什么,你只好去做人人羡慕的律师、政客或这个那个,于是你就不会有快乐,因为那份职业会变成毁灭你自己及其他人的工具。”
  我们很多人通常就这样不快乐地生活着,去做别人羡慕的那个人,唯独自己对“那个人”热爱不起来。但我们却没有办法改变现状,因为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真正爱做的是什么。我们甚至以为我们爱的不过是钱、舒适的生活,并为得不到这些而苦恼。让我们苦恼的事情与灵魂无关,这是更大的一重悲哀。
  《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40岁之前,也是这样的一个人,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在追求上,此一个与彼一个并没有什么区别。那时候他是伦敦一个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与几乎所有这个年纪的普通男人一样,他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稳定的收入、体面而幸福的家庭生活。他内心是否快乐,外人很难从他脸上窥见。他也从不谈及自己的内心。
  忽然有一天,思特里克兰德抛开了这一切,两手空空地去了巴黎,像一个刚刚意识到理想为何物的青年人一样,开始了狂热而固执的画画生涯。
  很多人想不通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他的妻子猜他可能是有了外遇所以离家出走,他的朋友猜他可能是忽然着了魔。但在阅读当中,我慢慢理解了他的追求。的确,对他来说,恋爱、家庭、工作,这类让人生稳固同时也是人生责任的事情,他已经一一经历,并为此耗费了大部分青春时光。一般人到了这个阶段会停下来好好享受生活,但对于一个内心满怀着艺术追求的人来说,这样的生活犹如死水一潭,昨天与今天一样,今天与明天也毫无区别。人生之路一眼可以望到尽头。于是,他要做他自己的主人,顺从内心的呼唤,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他只尊重艺术,只尊重自己内心的呼唤,并且顺从着这种呼唤孤独前行。
  读这本小说的过程中,我常常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激动。那书里昭示的绝对自由的精神状态、强大的自信心、对艺术一往无前的追求,都让我心驰神往。我们很难知道思特里克兰德的精神力量从何而来。他那种独特的生命状态,必不是凡人所能抵达的。正如作者毛姆所说,这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一个令人讨厌的人,一个伟大的人。我想那是因为,在俗世中,他的灵魂难以安静,所以折腾不已。一直到塔希堤,寻找到那个小岛,以及那个几乎没有自己的灵魂、只懂得服从“自己的男人”的女人,“她不打扰我,她给我做饭,照管孩子,我叫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凡是我要求一个女人的,她都给我了”,他才真正安静下来,终日作画。
  他舍弃了“六便士”,获得了“月亮”,但他也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如何才能找到一条中间道路,使艺术家既能自由创作又能保持身心健康,这或许是另一个新课题了。
  我很有理由相信,他的伟大意义之所在,除了他对于艺术的贡献之外,更在于他为了追求艺术而不惜付出一切的毅力和精神。我们应该向这样的艺术家致敬。真正的艺术家也应该是这样,为了精神的自由与灵魂的安妥,不惜付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