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在读】
2014年08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期登场:王昱
  让我们心平气和地谈日本
  《汉魂与和魂:中日文化比较》
  作者:王敏 世界知识出版社
  对日本感兴趣的中国人,大约都知道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戴季陶的《日本论》以及蒋百里的《日本人》。这四本从不同侧面描写日本民族性的书籍有“日本四书”之称,是很多中国人了解日本的入门书籍。
  然而,如果细想一下这“四书”的创作背景,会发现这四本书其实都有硬伤,因为无论作者水平如何,写作动机似乎都不那么“纯正”:《菊与刀》诞生于太平洋战争中,美国人急于研究以前从没正眼看过的日本,这才把连日语都不懂的本尼迪克特“赶鸭子上架”;《武士道》则诞生于甲午战后,日本人旅顺大屠杀的血迹未干,新渡户稻造为了替暴行辩护,在书中硬添了许多附会之词;至于《日本论》和《日本人》,则都出自中日战争临近时的中国人之手,在那种节骨眼上,作者在观察敌国时会优先介绍些什么,自然不言自明。
  我们对日本其实并不缺乏观察,缺的只是心平气和的观察。从这种意义上说,《汉魂与和魂》是一本角度新颖的好书。由于没有前人那样紧迫的目的性,作者抛弃了“日本四书”所喜用的大角度,而是从很多小问题写起,“狐狸精为何在中日形象迥异?”“日本人为何不避讳裸体?”“日本文化”这个原本宏大的命题在作者的娓娓道来中被庖丁解牛,而这种解读是不带偏见与功利性的——这正是我们在观察日本时最为缺乏的态度。

一个国家是怎样被加班加点搞亡的
  《大明亡国史:崇祯皇帝传》
  作者:苗棣 辽宁人民出版社
  在中国的传统史书里,开国君主的“伟光正”各自不同,但亡国之君的王八蛋法却都高度相似。修史书的人写到一个朝代快亡国时,似乎都创作欲枯竭,搬来几个固有形象抄抄了事。但在频繁“撞脸”的亡国君主中,明朝的崇祯帝是个非常有个性的特例,据史学家们记载,此人聪明干练、严于律己、处事果断、深明大义,更难得的是,他十分爱岗敬业,上台后唯一爱好就是加班加点批奏章,还经常下罪己诏自我反省……跟他一个赛一个混蛋的列祖列宗们相比,崇祯简直是个不世出的好皇帝——可正是在他手中,明朝灭亡了。
  这么好一个皇帝,咋把国家给弄亡国了?崇祯的亡国史成为中国传统历史逻辑中讲不过去却又不得不讲的坎儿。为了说圆这个事儿,我们总习惯于将崇祯接手的大明帝国说得病入膏肓,至于崇祯在位长达十七年的历史事实,则只好装作没看见。然而,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那么牵强却足够惊世骇俗的解释:如果在明末天子宝座上的是一个比较昏聩无能的皇帝,这个国家也许还能多活些日子,正是崇祯帝的“敬业”,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
  一个国家,是怎样被加班加点搞亡的?且听本书为你细细道来。
(作者为本报国际新闻部编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