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商人”的帽子沉甸甸
2014年09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相华
  最近,央企负责人降薪的事儿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矛盾焦点集中在规范待遇和职务消费这两方面。
  “我在公司工作多年,根本不知道公司领导年薪多少,也不知道他们的薪酬结构,甚至部门主任的薪水也摸不准。”一位央企派驻山东的员工坦言。
  这位央企员工所言非虚。在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实行的是保密工资,除非关系好,同级别的同事间也不见得能知道对方挣多少,更别说公司负责人的了。
  由保密工资牵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央企负责人的薪酬体系不透明。目前,公众所知道的央企一把手的薪酬,基本是靠上市公司的披露得知的。
  除此之外,还有诸多“职务消费”。华润前董事长宋林出事后,媒体挖出宋林常在香港华润总部宴会厅宴请政商权贵,豪吃极品鲍鱼、冬虫草炖汤,豪饮8万至12万元一瓶的顶级红酒。像公务用车和业务招待,占到职务消费大头。以A股252家国有背景的上市公司为例,仅2012年年报公开的招待费就达65.25亿元。
  谈到降薪,记者熟识的几位央企驻鲁公司有关负责人在公司是处级干部,每年发到手里的工资和奖金合计起来也就25万元。“按照中央规定降薪30%算的话,以后我们拿到手里的工资也就15万元左右。在济南这样的城市,这个水平的收入能保证我们不为生存发愁。”上述一位人士说。
  不过,上述这位人士所在的公司,处级以上的干部吃穿住行用基本上由公司提供。当然这些福利普通员工也能享受得到,只是高低有别。
  应该说,央企因为有官方背景,负责人在企业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资源,一旦他们因为薪酬下降跳槽,那么这块损失对企业来讲不可小觑。
  “每年,我们这里都会有员工流失到同行业的民企去,他们看重的就是经验和资源,那些民企给的待遇比这里高很多。”日照一位央企公司的负责人说,现在,听说央企要降薪,当地一些民营企业都蠢蠢欲动,主动到公司来挖人。
  在央企薪酬改革中,要区别对待的一个问题是不同行业的收入、同行业不同产业链的收入。虽然央企大多从事的是垄断性经营行业,但是行业间的差距仍然很大。
  一位在央企从事财务工作的朋友说,在他们这个行业的上游产业,员工收入比下游高5倍,而他的工资,只是公司领导的1/3。
  这种差距在行业比对中更明显。一份权威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行业工资差距高达3000%,而世界平均水平为70%。石油、电力、烟草、金融和相关利益体的灰色收益更加剧了这个巨大鸿沟。这种两极分化在金融业表现得尤为明显,一家上市的金融公司,国有控股,其高管属于国企派驻,体制内人士,其年收入接近千万元。
  那么,如何准确判断央企负责人降薪问题,财经评论家叶檀认为,要在国企内部建立正确的薪酬激励机制,最重要的是取消垄断红利与身份红利。在考核薪酬时,以全球相同产业、相近经济体的薪酬作为参照系,才能得出大致的结果。如果高管与员工身份为公务员,则应坚决列入公务员序列。同时获得身份保障与企业优厚薪酬是对企业薪酬体制最大的败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