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前絮语
水流云在
2014年09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徐静

   “‘(1937年)9月25日,敌机九时许来袭,激战甚烈。当见有三架中炮坠落。十二时又来,二时许又来,共五次九十六架投弹二百余枚……’山东省档案馆保存着一套时间跨度长达70年的私人日记,其作者是曾担任过20世纪30年代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秘书的孙积诚。”这部号称是中国版《拉贝日记》的《金陵日记》(详情见9月7日《齐鲁晚报》)记录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的累累暴行,有力地佐证了日军的大屠杀行径。
  无巧不成书,今天“人文齐鲁”的老作者李耀曦先生也向我们介绍了一位拉贝式的人物。在身为“老三届”的作者眼中,英国人希荣德更像是老三篇中的白求恩——他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无数抗日部队与游击队伤病员的生命,抗战胜利后希荣德又重返中国山东,曾出任齐鲁大学附属医院代理院长。从文章记述中可看到,仅在1938年1月至2月,希荣德和复育医院同仁就做了80多台手术,1939年后周村复育医院曾两度被日军勒令关闭。日本人指责希荣德协助中国抗日力量,后来希荣德还被关进了上海盟国侨民集中营。希荣德在夜晚偷偷地写日记,他把这一切都记在了他的日记中。这与济难扶危、佛心侠骨的德国人拉贝极有相通之处:面对无情绝杀,拉贝不顾个人安危建起安全区,为大约二十五万中国平民提供了栖身之所。
  水流云在,读过这段沉重的历史,得到的是发人深省、启迪心灵的滋养,感受到的是这些国际友人的人性与大爱。
  《萨镇冰与日岛保卫战》给我们讲述的,是北洋海军将领萨镇冰在日岛守战的过往。甲午战争已经过去了120年,由于种种原因,日岛始终未能得到修缮,甚至没有可供轮船停靠的码头,除了个别摇舢板的渔民之外,几乎无人能够光顾,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在国家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今年开始实施日岛修复计划,恢复其历史原貌,并开通刘公岛至日岛的航线。届时,游人在登临日岛,凭吊英烈、勿忘国殇的同时,萨镇冰与日岛保卫战这段悲壮的历史将会被更多的人所知晓,也算是对为捍卫国家而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甲午英烈们最好的纪念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