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毛丕显
“没有爱心不要从事特教工作”
2014年09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毛丕显和学生们在一起。
     文/片 本报记者 李凤仪
 
  2004年的菏泽市特教中心,那里校舍是平房,仅99名学生,教室破旧简陋,还外欠200多万债务。10年后,这里校舍变楼房,处处绿荫地,并引进全国最先进的“医教结合”矫正训练设备,成为全省一流的特殊教育学校。这一切的改变,源自一个人——菏泽市特教中心校长毛丕显,他也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教师节前夕,毛丕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雷厉风行
烂摊子“变”标准化强校
  4日,记者走进菏泽市特教中心,迎面是一排排整洁的教学楼,四处绿意盎然,周围得体醒目的标语。衣着干净整洁的聋哑学生边走边用手势进行无声的交谈,盲生面上带着自信的微笑,充满了和谐的氛围。
  而10年前的这所学校,不仅地处偏僻,而且校舍简陋破败,仅99名学生,教室破旧简陋,外欠200多万债务,老师甚至穿着拖鞋上班,面积仅有10余亩。如今学校经过扩建已达到53亩地,可容纳200余名学生。
  “10年前,初来这所学校担任校长,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全体男教师进行大扫除,清除校园杂草垃圾,整理环境。”毛丕显说。
  从提高教学质量、增加招生数量、提高学校学业成绩、改扩建学校、还清学校外欠债务200余万……毛丕显一样样的做起,从一名特殊教育外行渐渐转为内行,其中历程艰辛自不必说。
  “以前学校确实很简陋,自从毛校长来了,学校是一年一个样,变化很大。”该校办公室主任祝晓娟已工作20年,参与了学校的改变和建设。
爱心暖阳
对聋哑盲学生付出更多爱
  这所学校的学生和普通学生不同,他们或聋哑或盲,和外界沟通有限。和学生们接触之后,毛丕显增加不少压力,“这些孩子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爱心去培养。”毛丕显说道,做特殊教育老师,不光要掌握特教技能,更重要的是有爱心。
  学校里有一名聋生,和家庭有矛盾,性格比较偏激暴躁,一次他的母亲前来看他,他和母亲发生冲突,激动得手脚乱舞,大吼大叫,毛丕显听到后冲过去把这名学生紧紧抱住,拍着他的肩膀安慰他,过了一会这名学生就安静下来了。
  “跟他说话他听不见,只能抱住他传递我的安慰之情。”事后,毛丕显说,这些学生们因为生理上的一些缺陷,导致心理上有一定的障碍,所以教育这些孩子,不仅仅需要教会技能,还需要让阳光照进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充满自信,懂得感恩,这就需要教师自身有爱心,并且有奉献精神。
  针对这一点,10年来,毛丕显对教师的要求是德排在第一位,勤第二位,第三才看能力。他有句经典的话语就是,“没有爱心不要从事特殊教育工作。”

眼眶含泪
手工布鞋代表孩子家长的认可
  在毛丕显的办公室里保存着一双黑色手工布鞋,衲着密密麻麻的针脚的千层底。提到这双布鞋的由来,毛丕显湿了眼眶,他对记者讲述了布鞋背后的故事,并说这是自己从事特教生涯中最难忘的一件事。
  “这双布鞋是一名聋生的奶奶亲手做的,这名聋生父母离异,跟着奶奶生活,家庭十分困难。有一天,聋生奶奶见到我说:‘毛校长,我给你做了双布鞋,你穿上看看合适不,看你经常穿皮鞋,对脚不好’。” 毛丕显当场穿上后发现大小正合适,他满怀感激之情又十分奇怪,鞋子大小这么可巧呢?
  后来,毛丕显才知道这位聋生奶奶是仿照自己走路脚印大小做的一双布鞋。“这是对我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全体教职工的肯定,这双布鞋就是一个奖杯啊!”毛丕显说道,在自己工作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看到这双布鞋就充满了动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