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机器人产需对接会开幕
威海百余工业、商贸和物流企业参会
2014年09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与山东海富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激光器采购合同签字。                                  记者 王帅 摄
     本报9月10日讯(记者 王帅) 10日,威海第一届机器人暨智能装备产需对接洽谈会开幕。当日,18家机器人暨智能装备生产企业和5家国内重点科研院所来威,与当地百余家重点工业、商贸和物流企业进行产需对接、产学研对接和投资合作洽谈。
  当日,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与山东海富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激光器采购合同签字仪式,两公司在激光器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据悉,位于高区的山东海富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光纤激光器及光纤玻璃制造的设计、研发及制造平台,在高端大功率光纤激光器、放大器及高端窄线宽单频光纤激光器的设计、生产、销售方面有优势。
  在接下来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高端研讨交流中,国家级相关机器人专家就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重点行业应用进行介绍。威海百余参会企业代表听了报告。
  在产需对接、产学研对接、投资合作对接活动中,18家机器人研发生产企业介绍了企业和产品情况,参会科研院所介绍了研发成果,参会的机器人应用企业在会场进行了初步对接。
  威海市经信委副调研员黄经涛介绍,制造业是工业之母,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大力发展机器人暨智能装备产业,对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绿色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对接会将在11日结束,11日上午,来威的科研院所和外地企业将考察天润曲轴、文登奥文电机、威达机械、家家悦物流中心等重点骨干企业。
 威海现状 
部分企业已开始“机器换人”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威海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应用在多个行业。哈工大(威海)机器人研究所团队在高端机器人研究和开发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与威高集团、新北洋、寻山集团等企业合作,实现产业化生产。
  另外,以威海正棋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未来机器人、信诺威电子等为代表的企业,也通过多年自主研发和孵化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使得产品应用在多个领域。
  虽然机器人产业已在威海有了起色,但目前还是起步阶段。黄经涛介绍,目前威海整机机器人生产企业不到十家,生产机器人主要零配件的企业也仅有5家左右。随着转型升级需要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引入机器人,提升效率和产能。
  家家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子商务部副经理梁晓飞介绍,该公司物流已使用半自动方式处理货物和库存,除可以减少人员使用,更增加货物存储的准确率。该公司还引进包装机用于中央厨房的盒饭包装。荣成荣佳动力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电机制造,“公司打算在电机喷漆环节引进机器人,不仅减少对人体伤害,还能保证喷漆质量、提升喷漆效率。”公司总工张珂说。    (记者 王帅)
机器人产业发展迎来好时机
  随着转型升级的需要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企业开始加快“机器换人”的步伐。对于威海企业来说,机器人产业的时代即将到来。
  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蔡鹤皋教授介绍,中国制造业由劳动密集型向先进自动化方向发展成为迫切需要。威海工业基础好,加上哈工大(威海)等高校及威海机器人生产企业的研发实力,威海到了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最好时刻,他认为威海企业应抓住机遇。黄经涛也认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要机械、电子产业的支撑,而威海刚好在此领域有一定优势,这将有极好推动作用。
  政府在机器人产业方面也有重要支持。近年来,威海已将机器人暨智能装备产业列入重点发展计划,依托哈工大(威海),威海设立了机器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政府每年给予一定资金补助。
  威海正在酝酿《关于扶持机器人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的意见》,鼓励和支持高校院所、企业设立机器人技术研发机构或平台,同时政府引导基金和产业基金,带动资金投向机器人技术创新与应用领域。   (记者 王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