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看守所集中对社会开放日,记者应邀实地探访桓台县看守所
揭开高墙背后的神秘面纱
2014年09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桓台看守所设有心理咨询室,民警正对在押人员进行心理辅导。  本报记者 王鸿哲 摄
     本报记者 刘光斌  
通讯员 董春鸽
  在桓台县看守所内的墙上张贴着几幅在押人员的书画作品,其中有一副《盼归图》,画面里一对苍老的父母坐在屋檐下,望着身前一只囚着小鸟的鸟笼,题字却是,“中秋佳节,父母盼儿归来”。9月10日,淄博市公安局监所管理支队组织开展全市看守所对社会开放日暨警民恳谈活动,记者应邀来到桓台县看守所,为读者揭开看守所的神秘面纱。

高墙、护网让 看守所“与世隔绝”
  作为羁押犯罪嫌疑人的场所,看守所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防卫森严。在桓台县看守所,5米的高墙将监所内外隔绝,高墙上端的2.4米蛇腹形刀刺网,及高墙内侧的一圈高压电网,更增加了它的幽闭。
  而在高墙之上则有三个武警岗哨,每隔一段时间,便有一对持枪武警沿着高墙甬道进行巡逻。整个看守所中央竖立一只高空监控摄像头,可实时跟随武警巡逻360度巡视整个看守所内的环境。
  严密的外围设防、巡逻与监控,将整个看守所置于一览无余的监视之下,成为一个相对封闭而隔绝的空间。对这个封闭而隔绝的空间来说,只有一条供人员进入的门禁和一道供货物进入的后门。然而这两道门的防守却俨然密不透风,在重重封锁和把守下,想要逃脱是不可能的事情。
  犯罪嫌疑人在进入这个重重把守的看守所之前,也须经过彻底检查,经过修理头发、查处违禁物品等手续。而在监所内,除了统一服装之外,其生活用具也一概为塑料所制,防止在押人员相互斗殴或者利用金属物件越狱等。

没有身份卡谁都进不去也出不来
  供人员进入的门禁共有三道大门,第一道为值班武警控制的玻璃门,第二道、三道门是精钢铸造的防盗门,监所内部称为A、B门。要通行这三道门有一个共同特点,便是只有监所民警持有内部配发的身份识别卡方能通过。但玻璃门和A门却由在门旁守卫的武警官兵控制,这也就意味着,要通过玻璃门和A门,必须同时具备监所民警的身份卡及武警官兵的现场审核。
  现场审核不买“面子”账,无论是哪名监所民警,只要通行玻璃门与A门,都必须出示身份识别卡,由武警在电子识别机上识别,并对照本人与记录信息的照片,准确无误后方予以放行。此外,玻璃门、A门和B门存在互冲关系,即不可同时开启两道以上的门禁。除了玻璃门、A门之外,B门虽然不由武警控制,却仍然只能使用民警的身份识别卡,通过刷卡方能通行。
  其实,对在押人员来说,他还有这三道门之外的第四道门。该门设立于A门和B门之间,通向会面室。而当需要提审、或者会面律师等时,须有一名民警陪同,在押人员佩戴手铐,以值班室提供的第四道们钥匙开启铁门,但该铁栅栏门也需要输入密码,有密码锁。
  “无论是谁,要想从看守所里出去,必须由监所民警陪同,而民警要想出入,没有身份识别卡,就算本人也不会放行。”淄博市公安局监所管理支队支队长殷泽华介绍说。

每名在押人员每月有200元伙食费
  虽然监管的森严令人毛骨悚然,但看守所管理却也有它人性化的一面。据桓台县看守所所长于光庆介绍,犯罪嫌疑人在刚进入看守所时,部分会产生焦躁不安的心理。在桓台县看守所专门配备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为在押人员进行心理疏导。
  记者看到,在心理疏导室里有一个沙盘,沙盘中有坦克、直升飞机、警车、蛇、虎、豹等具有攻击性的模型环绕着一只无所凭靠的猴子。据监管民警介绍,这个沙盘正是前段时间一名未成年在押人员的作品,“刚进看守所时,他便有焦躁不安的情绪,通过制作这个沙盘,我们便能看出他焦躁的原因在于放大了对失去自由的恐慌。”民警还可利用谈话等其他方式,为每个具有心理障碍的在押人员确定疏解方式,帮助他们放松情绪。
  按照国家规定,看守所为每名在押人员安排了每月200元的伙食费。平均到每个人,一天可以分到5个馒头,每顿饭都有配菜,菜里均配有肉。而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在押人员的每顿饭都会留下样品保存3天,一旦出现异样则可迅速实现向上追溯。
  除此之外,在押人员还有读书、收看节目等娱乐项目。在桓台县看守所,每天下午5:30的晚饭之后,便是法制、新闻等电视节目的集中播放时间,而在押人员也可于此时阅览自己喜欢的书籍。据了解,桓台县看守所阅览室现在藏书7000册,在押人员之间也可定期交流交换阅览。

  桓台看守所的院墙上安装了电网和警卫哨,使其具有了非常严密的安保措施。  
  本报记者 王鸿哲 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