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的涉外酒店
2014年09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安家正

  突接中央电视台的电话,被告知,他们想拍一个“著名饭店系列”,烟台的“利顺德”拟入选,要我提供该饭店的情况。不久,又寄来了南京中央饭店的资料,供我参考。
  南京中央饭店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实际政治中心,是政客们在酒足饭饱之后进行政治交易的所在。烟台远离政治中心,虽然在近代外交史上每每涉及重大历史事件,但是涉外饭店实在不多,有关资料少之又少。我疲于奔命,到处寻访有识之士,但所得甚微——老烟台已经不愿意重提令他们不悦的往事了。
  根据提示,人家要的是涉外饭店的情况,而且说,不是孙中山先生下榻的“克利顿”饭店,而是紧靠海边,《马关条约》换文仪式的那一个,这更令我一头雾水了。
  昔日烟台的涉外酒店均在海边,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只供应饭菜,是饭店,烟台人称“番菜馆”,把西餐无论是牛排还是“套餐”均叫作“吃大菜”。请女人吃大菜为绝大的时髦,最大的番菜馆在原交际处3号楼附近,有几个老烟台说,那法国饭店就叫“利顺德”,到那里吃“法国大菜”是很隆重的事。另一种是兼营住宿,是名副其实的酒店,那里的服务员穿燕尾服,也只有不多的职员会说生涩的英语。比较集中地分布在海岸街,和记洋行老总的后裔说,“利顺德”就在那里,《烟台旧影》说的不错。不过,两处均设有偌大的空间可以容纳中日两国外交使者在那里进行换文仪式。看来,《马关条约》的换文究竟在哪里举行,还有待考证。
  有趣的是,中外饮食文化在烟台的交融。得风气之先的烟台人早早地吃西餐,中国人开的饭店不仅卖面包、售西点,还中西合璧,华洋菜肴均卖。朝阳街上的“小乐天”接待“小鼻子”,而“大乐天”接待“大鼻子”。“大鼻子”对华夏饮食十分好奇,《烟台民间故事》的作者荆辉祥的祖父,曾为郭显德听差,他就记录了郭氏吃海蜇的往事。“所城老婆子馄饨”很出名,就是因为和记洋行的大班是所城王家人,与同姓馄饨铺的老太婆连亲,把“大鼻子”请去品尝,让洋人直夸“歪里够得”(非常好),因而才名噪港城的。
  “大乐天”甚至引进了兰州拉面,当然不是地摊上的,而是十分正宗的“麻子绿”,讲求“一清、二白、三红、四绿”,是东方“饮食文化”。清,是牛肉老汤;白,是萝卜心片;红,是红辣椒;绿,是葱花蒜苗。那可真是幽香沁脾,韧而不断,糯而不糊;至于那片片牛肉,更是“粉如霞,薄如纸,酥如酪”,跟如今满街的兰州拉面,不可同日而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