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有“三大”
2014年09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单车树

  雍正十三年之前,海阳称大嵩卫,大嵩卫难道比威海卫还大?据《海阳县旧志》载:“大嵩卫城系砖城,明洪武三十一年指挥使邓清所筑,领中、前、后三千户所,周八里,高一丈九尺,厚一丈五尺,池(护城河)阔八尺,深一丈,四门东曰永安,西曰宁德,南曰迎恩,北曰翊清,并楼铺二十八座。”从以上记载可知,当时大嵩卫无论从将领配置及城池规格看,规模都较高。与全国其他卫相比,大嵩卫也属于大卫。其管辖的范围东至今乳山的浪暖口,西至莱阳与即墨金口交界处,海岸线长近500公里。
  大嵩卫城不存在,只能去即墨看保存尚完好的雄崖所小城。至今在凤城海边还有一座新建的牌楼,夜晚灯火通明闪耀,似乎还在提醒着游客这里曾是胶东海防重镇,具有彪悍不屈服的抗击日本倭寇的勇敢精神。
  凤城镇建设村赵炳书家藏《赵氏谱书》记载:“明洪熙一年,欣逢五世同堂,上赐‘七叶行祥’金额,悬匾谷旦,诸位指挥偕缙绅光临赐贺,乐舞生闻韶率其创练之秧歌,舞唱于庭,其乐融融。”洪熙一年为公元1425年,至今近600年。我总觉得,大嵩卫之大,派生出海阳大秧歌的豪爽风格和纯朴大气的民风。
  海阳大秧歌节奏鲜明,但不是听出来的,而是看出来的,这种舞蹈动作的步子有快有慢,尤其是慢步中的“艮劲”,显得沉稳深沉,大气气派。快步就不必说了,仿佛战斗,气势锐不可当,大嵩卫的精神从未泯灭过,在冬季胶东大地,大秧歌点燃了春天般火红的日子。
  春节前,打车回家,出租车司机不与我商量就途中搭客,这样的怪事,让我诧异,与当地同事抱怨。“哪里能像你在上海。”同事坦言,“小地方,没规矩。”春节后,再次打车回家,出租司机听我说普通话,流露出游客特有的傻气和好奇心,拿出手机大力推销自己村子的秧歌队。其实,他还没我会欣赏海阳大秧歌,只是一味宣扬得过什么大奖之类。
  爬墙梅,学名藤蔓月季,朱红色如玫瑰,簇生,一个枝头很多花朵,爬满院墙的村镇人家,看着分外喜人。一次途中搭载一位拦车的大嫂,我问她是否种了爬墙梅。“它不会开‘钱’花。”大嫂笑道,“我养它干什么!”大嫂的话很漂亮,却让我十分不高兴,郁闷了一路。夏天的时候,去凤城大集买菜。那大嫂不慌不忙地将自己的菜放到我车货架上,并且不肯收钱。“我认识你。”她说。我记人记声音都不好,想了很久,才恍然记起她。村镇的大集市,让我感觉到了胶东的大气和纯朴,还有幽默的喜庆气息,竟然对出租司机也不再愤愤不平。
  大嵩卫城荡然无存,大秧歌也极度商业化,海阳从此变得小气和自我?在商业大潮中,海阳能够称道和自豪的,就是成片高楼和自然风景?招虎山、东村河与万米沙滩浴场,能够带给游客多少精神上的愉悦?这些都是未知数,但我还是慢慢喜欢上了海阳,海阳难免有小气之处,但也有三大:大嵩卫抗倭精神,大秧歌的气势和幽默和村镇大集市上的纯朴大气民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