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水城清淤碑
2014年09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翟在科

  蓬莱水城小海的设计蕴涵着仙意,造型恰似八仙之一李铁拐肩背上的大葫芦。小海南段宽圆,好似葫芦的底部,海水平缓,是当年停泊船舰的港湾,北段相对偏窄略弯,好似葫芦的上部,水流较急,是行船的通道,小海中间的丫腰,筑有连接东西两岸的拱桥。往年我陪友人参观蓬莱阁,导游走到桥上说:“这是仙人桥,过了这座桥,我们就成了仙人了。”一句话,抖开了包袱,引得大家开颜一笑。现在这座桥取名“登瀛桥”,也有登临仙境的寓意。
  在“登瀛桥”西端,开辟一方小广场,是游人上下游艇的地方。小广场北端,白色石栏内竖立一块黑色的石碑。石碑高1.5米左右,约60厘米宽,不太气派,没有装饰也不显眼。碑文的题目是《蓬莱水城清淤碑记》。  
  近来,我站在碑前,再读碑文,脑子里涌动起一些往事的浪花。
  碑文是我的老同事高英先生撰写的。高英是当地名人,蓬莱阁顾问,堪称专家。蓬莱阁上的林林总总的碑文,他皆精通,曾诠注成册,附加上蓬莱阁的简介,供游人阅读。蓬莱阁的沿革、掌故,他烂熟于心,出口成章。他曾以蓬莱阁为背景,描述蓬莱的巨变,稿件寄到外事部门(当时对台湾广播),当即被电台采用,随后便聘他为特约通讯员,寄来红色的证书。当年水城小海东岸,曾繁荣过“古市一条街”,经营者皆穿着古装衣服,很是一道风景。那也是出自他的奇思妙想,因为我曾见到他策划的手稿。他的书法,在蓬莱也很有地位。蓬莱阁的导游词,第一稿也是他的杰作,那句“过了仙人桥,就是仙人”的点睛之笔,可能就闪耀着他的智慧。
  碑文用文言书写。先简练介绍蓬莱水城的重要地位,再概括点出民族英雄戚继光的业绩,然后重笔浓彩描摹蓬莱仙境的独特神韵:“雉堞捧丹崖,碧水映高阁。海市变幻,云霞飘渺。开一方之仙境,传千古之美谈。”寥寥数言,就浓缩出蓬莱阁的精华。接下来叙述清淤的时间、规模、以及军民热火朝天的壮景。最后赞道:“重振古城雄风,并添游人雅兴。诚一时之盛举,因以勒石为记。”落款为一九八四年。
  那期间,文化学者、书坛泰斗欧阳中石几次来蓬莱观光。第一次恰遇小海清淤竣工,蓬莱阁人请求欧阳先生留下墨宝,欧阳先生欣然命笔,书写了“清淤碑记”。此碑的书写,体现了欧阳先生书法的不凡。格调清新高雅、沉着端庄、古朴飘逸,充满魏碑的笔意,又有隶书的味道。但是欧阳先生对碑文的撰者并没在意。后来再次来蓬,发现他的书法已刻在碑上,便即兴作律诗一首:“四年三次上蓬莱,几度登临意未衰。天后慈心当碧海,龙王稽首奉丹崖。成仙吕祖云中去,获罪东坡贬后来。立誌水城名自隐,同和告吏费疑猜。”律诗尾联“名自隐”三字,指出碑文的撰写者和书法者的名字在石碑上皆没出现。
  后来欧阳先生得知碑文作者是高英,立即觉得遇见故知似的,把诗作重书一遍,并题跋加以说明,专门送给高英。题跋中说:“八四年初至,应属书水城清淤。丁卯再至,已勒石上,遂拈一律,而后归知,撰文方家书奉高英先生,以告有辱巨擘之罪。”跋中欧阳先生把高英尊为“方家”、“巨擘”,可见对“清淤碑”撰稿者的高度评价和肯定,跋中也表现出欧阳先生大学者的谦和风范。这幅条幅转到高英手中,高英如获至宝,当即精装细裱,悬挂在自己的陋室内。有人来探望,高英便乐津津地向人介绍这条幅的来龙去脉。我有一次去高英家闲坐,高英很兴奋地向我讲解了诗句。那语气、那表情、那姿态,活脱脱地流露出他的满足和荣幸。尾联中写有“同和”,我想,这“清淤碑记”,的确是强强联手,珠联璧合。现在高英先生仙逝20年了,令人痛惜。我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蓬莱阁也失去了一位大手笔。不过,那石碑仍傍着仙阁,与仙境永存,两位“巨擘”之间的佳话,也永远刻在了人们的心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