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车消费者“被沉默”,工商执法人员有困惑
遭遇强卖只能忍气吞声吗
2014年10月14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文/阿德(工商执法人员)
作为一名法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作为一名基层工商执法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我发现“法治中国”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不仅体现在执法部门法律适用、法制宣传上,更体现在人民群众在合法消费权益受到侵害时的无助、无奈。
举个明显的例子,我国汽车行业飞速发展,小车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但是当前我国汽车4S店的经营乱象却屡屡让消费者叫苦不迭、投诉无门,4S店大多存在“霸王条款”、加价提车、强制搭售配件提车、强制售车买保险、收取担保或按揭手续费、售后维修“看人修车”、汽车配件同城不同价、维修过程中偷梁换柱、更换配件以次充好等等现象,在大多数消费者看来,对于4S店的违法行为常常是不知道该去哪个部门投诉,不知道哪个部门可以有效监管,不知道投诉后是不是可以解决后顾之忧,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甚至是不作为,导致有时候拨打12345也是石沉大海,所以大多数消费者选择了忍气吞声、花钱消灾,以免在汽车以后的售后维修中再次遭遇“黑手”。
对于汽车4S店的违法行为并不是没有法律适用,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都明确了对4S店违法行为的认定和处理。对于汽车4S店行业的整治不仅仅是工商部门的责任,需要政府统筹安排,发改委、商务、质监、物价、工商等多部门共同协作。近些年来,工商部门对汽车4S店及其服务行业开展了集中整治,依法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宣扬了法律的真实存在,彰显了法律权威。
法律在我们身边,需要你我他的共同参与,只有知法、学法、懂法、用法,才能实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目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