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得主中村修二:
愤怒照亮逆袭之路
2014年10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中村修二
     本报记者 王昱 编译               
  由于人类科学的发展已经进入十分高深的领域,媒体在介绍新科诺奖得主时,往往颇费心思。然而,当日本媒体听说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获得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却没为介绍此人发愁——这个名字在日本早已尽人皆知。他们所苦恼的是怎样说圆另一个问题——这位日本人民再熟悉不过的本国科学家,是怎么变成美国人的?
  的确,中村修二的出走事件,对日本人伤害至深,它揭示了这个以科技立国的国家所面临的难以言说的尴尬。
◎照亮世界的 “中村奴隶”
  诺贝尔奖的创建者,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自己的遗嘱中曾说,自己死后请后人创立一个奖项,“奖励那些为人类带来巨大恩惠的人物”。2014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授予中村修二等三位科学家物理学奖时,评价他们所发明的蓝色LED是“给人类带来最大恩惠的发明”,这样的赞美并不是所有获奖者都能够得到的。不过,对于中村修二来说,与照亮世界的LED灯相比,他的发明家之路显得有些灰暗,而为他投下这片阴影的,则是他曾经供职的老东家日亚公司。
  “上司每次见到我都说,你怎么还不辞职?把我气得发抖。”多年之后,中村修二在回忆他当年在日亚的供职生活时还愤愤不平地说。1979年,中村在毕业后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机会,选择了妻子家乡德岛县一家名叫日亚化工的企业。在这个一切以产品销售为导向的小公司里,技术员中村的日子并不好过。他在研究上的突破不被重视,被称为“吃白饭的”,这位心中郁闷的愤怒青年决定发明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以此证明自己。
  当时,红光与绿光二极管已发展成熟,只缺高效率的蓝光二极管,就能够获得可用于照明的白色二极管光源。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1993年,中村愤怒的结晶——蓝色发光二极管终于发布。一时间,媒体的采访请求、用户和其他公司的问询电话像闹钟一样响个不停。当每天四五十个的电话潮持续了一周,社长终于悟到了什么:“是这么了不起的一项成果吗?”
  然而,当耀眼的蓝光从中村的实验室中发出,渐渐照亮了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时,中村这位“蓝光之父”的阴暗生活却才真正开始:蓝光LED刚刚问世,日亚便以公司的名义申请了专利,并开始大量生产出售蓝色发光二极管,摇身一变成为世界最大的LED生产商。根据这个专利而制得的LED为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带来的利润,在2004年经东京高等法院认定是1208.6012亿日元。但是日亚公司给中村修二的奖励只有区区两万日元。有些日本评论家后来仗义执言说:两万日元在日本也就是一名普通高中生打工20-30小时所得到的薪酬,而日亚公司却用这样一笔钱去酬劳中村20年的辛苦研究,确实少了点。
  相比于旁人委婉的评价,中村本人事后的回忆显得更一针见血:“在日本的公司,即使拿出诺贝尔奖级别的发明,也仍被当做奴隶对待。”有赖于这段往事,中村被他后来的许多同事戏称为“中村奴隶”。
◎毁誉参半的“两百亿男”
  其实,一心投入科研工作的中村,最开始对于奖金的多寡近乎无感,然而,使他受不了的是在长期的研究中,公司对他斤斤计较,在晋升上更是再三歧视。在蓝色LED量产成功之后,中村自认为无愧于日亚化学工业才离开了这家公司,接受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邀请,前往该校任教。
  如果按照日本大学的规矩,只有硕士学历的中村修二是没有资格在大学任教的,但加州大学不但收留了中村,还直接就聘为了教授。来到美国接受了新思想的中村,此时再重新审视与他在专利权上纠缠不放的老东家,心态完全转变,2001年,中村为争夺蓝光LED的发明权起诉日亚公司。
  中村这场官司并非日本雇员第一次在法庭上跟雇主叫板。受其文化影响,日本司法系统过去在审理这类案件时一般都站在雇主一边,强调团队精神,强调公司所提供的研究环境和公司的经营社会责任,雇员在这个问题上状告雇主一般赢面不大。然而,不知是因为中村的发明实在太重大,还是时代确实不同了,东京高等法院破天荒地认可了中村在公司1208.6012亿日元的利润中应该分成不少于50%。由于中村本人在诉讼中只要求获得200亿日元利润,东京高等法院最终于2004年一审判决日亚化学向中村支付200亿日元的天价专利补偿金。这个破天荒的判例引起了日本舆论极大震动,被称为“中村冲击”。而中村本人,更是被冠以了“两百亿男”的称号。
  其实,从“两百亿男”这个绰号里,就不难品出当时日本舆论对中村的态度。在日本,拦路抢劫或耍流氓的犯罪者,在警方尚未搞清其身份时,一般都会称为“某某男”。在信奉集体主义观念的日本,很多保守主义者将中村看成是一个忘恩负义、见钱眼开的人。尤其考虑到当时日本糟糕的经济形势,一些人甚至指责中村是受了美国人的唆使,不知廉耻地为了私欲打一场会使得原来雇主破产的官司。
  在舆论支持下,日亚公司向最高法院提出了上诉,官司最终以日亚支付6亿日元,加上迟延损害金在内总共8.4亿日元而和解。虽然这些钱在扣除税金和律师费用之后所剩无几,但中村本人对这个结果却满意,毕竟通过这场关系,中村挣回了专利权。“诉讼姑且不谈,还要争取诺贝尔奖呢。”中村当时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采访时如是说。
◎日本更加容不下中村
  最近,中村修二这位曾经依靠发明和官司两次震动日本的新闻人物,又给日本带来了第三次震撼。很多日本人是在此次诺贝尔奖揭晓的新闻里才得知中村已经入了美籍的。中村修二对《日本经济新闻》是这么解释的:“美国的大学研究如果没有美国国籍就无法得到军方的资助,也不能进行和军事有关的研究,所以就加入了美国国籍。”然而,在这个表面的理由背后,谁都能隐约感觉得到,中村实际上是负气出走的。日亚公司的抠门固然使他感到伤心,整个日本社会在给他取绰号时所隐藏着的那些恶意,恐怕也是因素之一。
  巧合的是,就在此次中村获得诺贝尔奖之际,围绕他提出的“职务发明的归属和补偿”这个问题,在日本政府内部,与中村观点截然相反的改革正在被推动。虽说时机偶然,但仍然显得有些讽刺。
  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日本政府正在主导调整职务发明制度,其核心就是将目前归员工所有的职务发明的“获得专利的权利”改为归属公司。“获得专利的权利”听起来有些拗口,其实就是申请专利的权利。在日本,目前该权利一般由公司在向员工支付“相应的补偿”之后获得,但目前正在讨论让其从最初开始就属于企业一方。这个措施无疑是想在一开始就打掉中村修二这样的科学家日后维权的心思。
  可以想见,今后,中村修二“两百亿男”的故事,很可能成为一个孤案。而这位在日本被视为异类的科学家的远走高飞,似乎为日本产业创新为何后劲乏力提供了最好的注脚。他的愤怒、出走与功成名就,恐怕只能是一场“孤独的逆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