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宪治国让宪法从“空中楼阁”实现落地,走近普通百姓身边。(资料片)
本报记者 李钢 寇润涛
朱洪蕾 刘帅
宪法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形式主义倾向,有时成了“空中楼阁”,不但经常被地方性法规所违背,而且没有被直接引用用以审判。而依宪治国,赋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全力监督宪法实施,首提的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让全国人大成为宪法的“管家”,也让宪法走近人们身边。
■ “一些领导干部宪法意识淡薄”
浙江大学教授钱弘道认为,宪法过去在一定程度上停留在形式上、文字上,存在宪法形式主义倾向,没有形成真正法律意义上的一部法。例如,法律和行政法规与宪法相冲突,却没有得到及时清理和修改,各级权力部门的违宪行为没法被纠正。今后,这种局面将得到改善。
“不少人不把宪法当回事。一些领导干部宪法意识淡薄,对宪法很不尊重,甚至出现不按宪法办事、公然违背宪法的情况,从而损害了国家、人民群众的利益。”钱弘道说,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做了规定,但现实中很多公民的基本权利受到侵害没有得到保护,宪法在社会生活中的调整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宪法没有有效地约束公权力。
宪法不被尊重的另一方面是审判判决书不能够直接引用宪法条文。“宪法虽然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但现实中却很难将其转化为司法依据。”国家行政学院政府法治咨询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杨伟东教授说,“司法实践中基本没出现过引用宪法条款的情况。”
有专家认为,在现实中,宪法的至尊地位面临诸多尴尬,一些法条被束之高阁,“大法”管不住“小法”,甚至一些违宪行为曾长期得不到纠正。
■ 宪法监督制度是法治建设的重大进步
宪法被束之高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完备的违宪审查制度。山东省委党校政法教研室教授张杰说,通过建立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可以解决此症结。
杨伟东说,国家治理的基础是宪法,宪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所以谈依法治国,最核心的是要通过宪法来治理。现行宪法已经比较完备,关键是怎么才能落实好宪法,其中违宪审查制度是关键方式之一。
钱弘道说,公告中关于依宪治国的说法,说明宪法不仅要真正得到实施,而且将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发挥统领作用。“是否提到宪法并不是亮点,亮点在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这是法治建设一个重大进步。”
“公告所提的宪法监督制度,指的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依据特定的程序,审查和裁决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等是否符合宪法,以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和保障公民宪法权利的制度。”
其实,关于违宪审查制度,早有专家呼吁,中央也进行了相关研究部署。例如,在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国家有关监督机关要担负起宪法和法律监督职责,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坚决纠正违宪违法行为。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改革方案提出,“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现在只公布了公报,相信全文会对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作出详细安排。”杨伟东表示。
■ 解释程序让宪法走近人们身边
张杰说,“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可以真正让宪法走近人们的身边,“比如通过宪法解释,可以实现宪法的司法化。”
“1982年宪法修改多次,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国家和社会发展。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必须通过宪法修改才解决,建立宪法解释机制则是一种途径。”钱弘道说,宪法解释与宪法修改相比,更利于节约立法成本,更有利于维护宪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建立宪法解释机制,可以使得宪法能实施起来。
“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法律的至高权威和人大的至高权威是分不开的。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原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江平说,现在人大的权威还远远不够,人大通过的法律有很多到下面是不执行的。
江平说,“我是七届人大常委,法律委员会主任,过去在人大法律委员会工作时,对此感受很深。一般讨论法律的时候,往往要先听听国务院的意见是什么,国务院如果不赞成,那这个法律就麻烦了。虽说这个有合理的一面,法律通过当然要听执法机关的意见,但是回过头来,过于考虑也可以说权威性就不够了。”
有专家称,虽然宪法解释机制尚未明确规定,但是此项权力也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执掌,加上已经确定的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来负责违宪审查事宜,全国人大无疑不会再仅仅是举手表决机关,而会成为维护宪法尊严的重要一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