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未见的一部好剧
2014年10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昨夜看完《北平无战事》,颇有意犹未尽之感,甚至睡梦中仍有镜头浮现,舒展缠绕。我看此剧虽是中间无意中插入,且断断续续,尚未完整窥其全貌,但已被该剧完全倾倒,自觉乃十多年来所看到的一部难得的经典好剧。 
  刘玮            

  相比多年来充斥荧屏的狗血剧、拼凑剧、婆妈唠叨、杀杀打打、粗制滥造的一系列烂剧,《北》剧故事之精到、人物刻画之丰满、演员表演之功力、拍摄画面之质感、历史文学之拿捏、剧情展现之精彩、人文情怀之感人……真是不比不知道,看同一时间播放的诸如《穿越火线》、《新雪豹》、《刺刀英雄》等抗战戏,简直差了不知几个档次。 
  该剧无论编剧、导演还是演员,其掌控力可谓炉火纯青。论文艺有美国留学生的洋气和开放思潮下的古风;论爱恋有方、何、崔家的小家温情;论情怀有方孟敖、崔中石的君子之交和家国大爱;论经济有留美的大银行家方步亭;论法律有南京军事法庭的精彩辩论;论才艺有古体诗、新体诗,古今中外,从贯穿全剧、靡靡柔情的《月圆花好》,到流亡学生激情背诵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真是应有尽有,条条脉脉舒展开来,就像一盘大棋。 
  程小云是程派青衣,嗓音唱腔便有京戏韵味;叶碧玉是上海娇妻,侬音软语便细细叨叨;经济学者方步亭念的是“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这样的风骨;追求信仰的无间道青年梁经纶幽幽念着“古老的夜晚和远方的音乐是永恒的”……那样的年代正是如此的情志,三言两语,气质全出来了。有意思的是,学者念诗,官者骂人,而且骂得声情并茂。马汉山俨然一块滚刀肉,越到后期越精彩,一口一个“混账王八蛋”成了绝对标签,也是全剧最亮眼的喜感元素,台词一字一句,言之有味,没有废话。 
  作为群像剧而言,《北》剧的人物线、故事线简直精妙到纤毫毕现,又无比庞大。该剧既不像其他历史正剧一样严肃而干巴巴,也不像一般的战争剧一样血乎淋拉,随着情节的进展,角色也都有了变化:惯来不动声色的谢培东与方步亭,在谢木兰被杀后,先后有了情绪迸发的几场戏,在方孟敖面前表现出长兄温润与殷殷照顾的崔中石,也有了谢培东回忆中冲动的时候,实乃千人千面,俨然大制作的气质。
  有网友评论:谢培东的大眼袋,徐铁英的八字眉,马汉山的双下巴,方步亭的小胡子,崔中石的软嗓子,曾可达的铁青脸,都给人印象深刻,也说明了剧中一大票可圈可点的黄金配角,有多招人待见。还有人戏言,五人小组审查会坐的那一圈演员,手里的华表奖、金鹰奖、白玉兰奖……连起来能绕地球好几个圈。瞧瞧,这样的阵容,不看都对不起自己。 
  正是因为演得好、拍得好、用心到位,观众才会这么买账,连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建丰同志”也红了,硬是被挖出正是负责全剧旁白的吴凌云。剧本给表演预留了充足的空间,镜头也不着急掠过,演员们的表演便如滔滔江水,痛快地淹没了看剧的人。如《北》剧这样的表演阵容和力度,现在真是可遇不可求了。
  剧中展示的历史厚重深邃,产生了一般浅薄的电视剧产品无法产生的涟漪效应。说实话,十年来我几乎没看到像《北》剧这样功力的电视剧,看到这么高的收视率,惊叹中国观众其实有很高的欣赏水平。这对我及我们这些已经介入影视的从业者来说,可谓看到了曙光和奋进动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