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和充满希望的马向阳
2014年10月29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马向阳下乡记》剧照
我不敢说《马向阳下乡记》是最近几年来农村题材电视剧的“高峰”,至少,这个戏里的很多人物,因为他们形象的鲜活,将会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活跃在观众的记忆里。
□马永
如果没有《马向阳下乡记》,是不是最近几年中国电视银屏上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就只剩《乡村爱情》系列了?大约是的。就算有些电视剧,虽然里面也有农村人物形象,但多数是表现“进城”之后的农村人在城里的故事。真正的农村题材,少!
大多数电视机前的观众,其实对今天中国农村的状况并不缺少了解。且不说我们很多“资深”城里人,往上查两辈,还都是农民,更有很多坐在城市单位房里看电视的居民,其实就是刚刚进城不久的年轻人。连续几年的时间里,“乡村系列”剧,让我们这些自称“对农村不陌生”的人大吃了一惊,农村,我们都不认识了……
我们的农村,到处都是残疾人吗?肢体残疾人动作不协调,智力残疾人愚蠢却喜欢勾心斗角……都说农村人穷,穷到那样贪婪的程度吗……财富和资源的匮乏,让农村人与人的关系已经恶化到真假不分、善恶难辨吗?如此“不宜人居”的农村,还有那些不美的农村人,可以让人笑,但很难让人爱。
就是这样的乡村,竟成系列,据说,“乡村8”已经在拍摄了……
幸好,有了“马向阳”,还有马向阳下乡去的“大槐树村”。大槐树村的农村人,穷,为了每年产值100元的两垄地,年轻的寡妇竟然到市委书记面前把还没见过面的“第一书记”参了一本,但是后来,要修路的时候,这些人不管挣钱多不容易,却慷慨解囊不眨眼睛,甚至可以亲手砸了一家人赖以维持生计的营生……大槐树村的农村人,也不多聪明,马向阳一些并不成功的想法,也常常被称为“大智慧”……乍看起来,大槐树村的人与乡村系列里的赵钱孙李们相比,没啥高明之处,那么,这些农村人与那些农村人,有何不同呢?
大槐树村里,没有精神残疾人!
喜欢拿着望远镜的“小诸葛”一样的二叔,想占些小便宜,想当村主任,想要个孙子,想让儿子当白领……但是,他讲理。暴发户回乡,没有达到挖走大槐树的目的,也没有达到在家乡大赚一笔的目的,但他信服马向阳,因为他有自己的判断。无论是“以柔克刚”的农村老人们,还是“愣头愣脑,成事不足”的花小宝,大槐树村差不多人无完人,没多大才学,也有些自私,但是,他们都讲理。
为这样一些讲理的农村人服务,我们相信,马向阳是幸福的。马向阳要做出成绩,其实也不需要他是一个怎样的英雄,只要他一心一意。让这么一个小村子里的人过上好日子,也不需要有钱的“王大拿”,只要他懂得凝心聚力。
我想,《马向阳下乡记》的创作者们必是弄清了这个道理,真的了解到今天的农村是什么样子、今天的农村人是什么心态。观众的感觉,如沐春风,不是单纯的感官娱乐,而是精神快乐。
我不敢说《马向阳下乡记》是最近几年来农村题材电视剧的“高峰”,至少,这个戏里的很多人物,因为他们形象的鲜活,将会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活跃在观众的记忆里。
我觉得,是创作者们用了最传统的办法,又没有走俗套的戏路子,才有了这样的成就。
看看大槐树下的那些农村人吧,有老生,有小生,有红脸,有花脸,有老旦,有青衣,有花旦,有彩旦。
所谓不走俗套的戏路子,主要就是指马向阳的塑造了。马向阳在整个戏里,自始至终,不是英雄,甚至连能人都算不上,他有和寻常人一样的喜乐愁烦,他没有一句高调子的话,也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是,所有的人都会认可这个人,他是好人,所以他成功了,马向阳并不寻常……
仅仅说“第一书记”这个题材的戏,已经不少了,好戏也不少,但马向阳是独一份,“马向阳”这个戏的好,没有比肩。
习总书记讲话了,有些演员睡不好觉了。其实,只要想明白: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就还来得及。
总书记说: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
人民有能力判断哪个戏好,人民会选择。
(本文作者为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