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一个多月了,不让焚烧,但也没人牵头再利用
山亭漫山遍野“站立”玉米秸秆
2014年10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村民没地方处理,大量秸秆扔在地里。 本报记者 韩微 摄
     本报96706热线消息(记者 韩微) 一边是禁止焚烧秸秆的宣传,一边是秸秆利用率不高。结果,山亭区雪山、驳山头、老牛口等村里的玉米秸秆成了农民的头疼事。玉米都收获一个多月了,成片的秸秆依旧在“站立”在地里,怎么处理这些秸秆让农户很犯愁。
  28日,记者在山亭区老牛口村发现,不少村民的地里都还有成片的玉米秸秆没收回家。据村民说,不光是地里的秸秆没法解决,就连家里房前屋后都堆积着秸秆。“现在都不让烧这些玉米秸,烧了罚款。但现老百姓家里都有煤有电的,烧火也用不着秸秆,所以很多不急着种小麦的,都不刨,直接把玉米秸扔地里了。有些年轻人不怎么种地的,都是直接等着来年种花生,玉米秸也是什么时候用地,什么时候刨。”据一位王姓村民介绍,打完小麦的时候有人上门收小麦秸秆,但玉米秸秆无人问津,要是谁家烧锅愿意要,无论是谁家的地,不用打招呼都可以随便刨。“玉米秸还是青的时候养奶牛的要,一斤只给一毛钱,还要求送货上门,来回还不够油钱,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往那送。”郭老汉最稀罕的就是自己家的地,以前的秸秆能当牲畜饲料、生活燃料或积沤肥料,但是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那些玉米秸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近几年,玉米秸秆焚烧污染空气成了公众关注的问题,焚烧污染固然不好,可不焚烧的话又该咋处理呢?郭老汉说,在最初村里宣传不能燃烧秸秆的时候,曾提出可以找地方卖这些秸秆,供给发电厂或养殖场,但是来收购的是少之又少,还有不少是要求送货上门他们才要,结果也没人愿意费这劲,所以村里面有些秸秆都是堆了一两年的。据一些农作物专家介绍,因为玉米秸秆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部分蛋白质和脂肪,可直接当饲料使用。对玉米秸秆进行精细加工处理,制作成高营养牲畜饲料,不仅有利于发展畜牧业,而且通过秸秆过腹还田,更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但记者在附近几个村子咨询后,才在一个山窝里发现了一个秸秆回收站,回收站里并没有工作人员值守,墙上预留的联系电话也没有人接通。而面对地里囤积的大量秸秆,农户们也都感叹,只禁烧没人牵头帮忙处理,农民也没办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