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好了,软服务跟不上,寒了民工心
马路市场人挤人,就业中心空荡荡
2014年10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马路市场等活的农民工。
   本报记者 陈伟 见习记者 贾威             
  在长清区文昌路与清河街交叉口(长清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外)的马路零工对于长清短期用工的市民来说并不陌生,一年四季,无论冷暖,从早上5点到晚上7点,都有人在这里揽活。十多年来,这个民工聚集地的存在给市民带来了诸多方便,也存在很多隐患。 

只要价钱合适 要多少人都找得到
  10月27日下午3点,记者来到文昌路与清河街交叉口,马路边聚集了好几十号人,见到有人来,他们一拥而上:“你有么活儿?”得知记者的来意后人们纷纷散去。
  “只要价钱合适,我啥也能干!”当问及他们都做什么活儿的时候,一位郝姓农民工对记者说。说着话,一辆红色轿车停在路边,一群人立马围上去。经过简单的交谈,几个人上车就走了,剩下的相继散去。
  “来这里找人(干活)很方便,搬家、卸货、修水管、改管道,只要价钱合适,要多少人都找得到。”来找人修水管的刘先生告诉记者。刘先生说,自己搬到小区好几年了,小区里需要临时用工的,都到这里来找人,已经成习惯了。
马路上人多环境差,安全隐患多
  “这些人在这儿,找得到活儿的干活去了,没找到活儿聚在那儿闲聊,烟头、瓜果皮乱扔,影响市容市貌。”附近居民陈先生告诉记者。
  陈先生介绍说,来这里揽活的大部分都是附近居民,最远不过30里地,每天早上5点就聚集到这里开始揽活,揽到活儿就跟人去干,没揽到活儿的就在路边等着,有的聚在一起打牌、下棋,有的聚在一起闲聊。
  记者看到,有一辆挂着红色广告牌、写着服务项目和联系电话的电动三轮停在路边,五六个人围着那辆车下棋。抽完的烟头随意扔在马路上。马路旁,随处可见瓜皮果屑。
  “我上下班都不敢从这儿走,这些人从来都不看车,只要有车往路边一停,那些人就一拥而上,一不小心就会撞到人。”车主余女士说。
  这里是一个交叉路口,加上人社局在这里,办事过往的人很多,车辆也很多。民工只要见到有找人干活的,不管是否有车都往上涌,除了阻碍交通,还增加了自身的安全隐患。在这些农民工的身后是区人社局,记者在人社局看到,到这里办理社保的人很多,但来找工作的很少。

人社局提供的硬件不错但难找工作
  记者在人社局人才服务中心了解到,来这里招聘的单位基本都是招长期工的,月薪在1300元以上。由于人社局外边基本上都是做短期的,很少有人前来登记。局里也组织农民工进行技术培训,比如说焊工、家政服务人员,但是参加的人很少。 
  对于农民工在人社局外的马路上揽活的现象,人社局人才服务中心主任董升说,马路零工市场是农民工自发性组织形成的,我们和区里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场地进行安置,“目前场地还没有落实”。
  对此,农民工郝先生质疑说,人社局的就业服务中心已经建成五六年了,但是人气一直不旺。“说实话,中心的硬件挺好,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但是对我们来说,能找到工作才行。硬件再好,对我们来说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农民工老刘表示,他曾经多次去过中心,看看能不能找到工作,但是每次都无功而返。“我们并不是不想去,但是去了好几趟都是白去,以后谁还会去?中心对我们找工作意义不大。”
  郝先生告诉记者,中心现在并没有对口的平台。他们都是临时工,但是人社局服务中心大都是为企业招聘长期工。“人社局为何不能建立一个用工平台,让企业将长期工和短期工的需要进行公示,然后农民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筛选?这样也省得我们每天一大早就来到马路劳务市场,既影响交通,也未必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介绍,如今一些政府部门只是进行一些常规性工作,没有设身处地地为服务对象着想。“无论如何,服务中心几年人气不旺,人社部门应该从自身找原因。人社部门的服务在注重硬件改善的同时,软件服务也不能滞后,下一步更应该提升软件,否则马路市场仍会继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