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的“APEC蓝”,不应只是蓝天
2014年11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会议期间,人们不光能获得解决城市顽疾的信心,同时也享受到了绿色出行等文明生活方式带来的舒适感。这样的体验应该为现代化的城市管理提供经验,不能每次盛会过后都是一切照旧。

  “我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APEC蓝能够保持下去。”在10日举行的晚宴上,国家主席习近平说了这样一番话。这既是国家领导人对污染治理工作表达的期望和决心,也说出了老百姓的心声。
  其实不光是天蓝了、空气变好了,APEC期间北京以及周边多个城市,在城市管理的很多方面都有了提升。当然这种改变也不只是发生在APEC期间,近些年来,国内很多城市都举办过国际级或国家级的活动,其间也都向外界展现了相比平时更文明、更有秩序的一面。这种短暂的美好启示我们:只要下工夫去做,只要人们从心底里认同并主动选择更文明的生活方式,很多看似“老大难”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对于这种“短暂的美好”,每一个举办过类似盛会的城市都曾有过,市民们也都有切身的体会。环境更整洁干净了,道路更通畅有序了,就连一些以往被认为“素质低”的行为,比如随地吐痰、横穿马路等,也有明显的减少。中国人民大学发布过一组调查数据,北京市民公共文明素质整体水平,在筹备奥运会的几年里实现了大幅的提升。
  出现这种结果,既有管理者加强工作的原因,也离不开市民们对文明行为的自觉选择。事实上,无论是奥运会、世博会还是全运会、青奥会等,主办城市都会出台一系列举措,关于“提升素质”的宣传往往也是“标配”。在这种氛围之下,市民们总能生发出作为东道主的责任感,面对远道而来的客人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
  只不过,这样的场面往往“昙花一现”。说到底,是很多好的改变没能持之以恒,那些尊重秩序、遵守规则的行为,更像是为了“面子”而做的形象工程。其实,一些基层组织在做宣传动员的时候,也常用“战役”、“攻坚”这样的词汇,潜意识里也把很多措施当成了短期的、迫不得已的,似乎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应付任务。
  事实上,像APEC这样的大型国际会议,对东道主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历,它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市民文明程度提供了良机。因为在会议期间,人们不光能获得解决城市顽疾的信心,同时也享受到了绿色出行等文明生活方式带来的舒适感。这样的体验应该为现代化的城市管理提供经验,不能每次盛会过后都是一切照旧。
  就拿单双号限行来说,如果能把受限时的被动乘坐公交,变成今后主动的绿色出行,顺畅的交通很可能成为一种常态,如此,才有可能真正留下“APEC蓝”。从这个角度来看,APEC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应该只是一抹蓝天,珍惜文明、有序的城市生活并使之成为常态,具有更大的价值。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