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匠:城镇建设的主力军
2014年11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安家正

  瓦匠又叫泥瓦匠,是说他们的活计与泥水打交道,俗话说:“做了瓦匠的妻,一年要洗三年的衣。”招待瓦匠吃饭,饭前必备洗涤工具,他们不洗手是无法吃饭的,因而这个行当也绝少女人。
  它的技术含量不高,昔日施工一般没有图纸,但老师傅却胸有成竹。檐头多高,火炕多大,门窗多宽都约定俗成。干了一辈子,也很少有创新,这又是一个“技术复印”的行当。
  行当里有分工,也就是“大工”和“小工”。大工随身携带的工具也就是泥板和瓦刀,小工则是铁锨。大工的技术要点就是“磕角”(指砌石要对缝)、“吊线”(指砌砖要平直)和“抹灰”三项。这“抹灰”更是“木匠不差分,瓦匠不差寸”。是说木匠要精于计算,干的活儿差不得一分;而瓦匠却可以粗粗拉拉,差多了也不要紧,瓦匠是用灰来“找齐”的,泥瓦匠干活全凭一把泥板来个“水皮光”,谁都可以凭抹平来遮丑,但是,好的瓦匠却可以让这种简单劳动出神入化。“抹灰”最难的是抹仰面灰,例如天花板,可以抹完了,浑身不落一点灰渣渣。“磕角”那缝隙细得需要用大钢针来“扎缝”。
  栖霞牟氏庄园被誉为民间故宫,黄县丁氏故居被称为北方民居的代表作。据说当时营建豪宅时,招聘了众多的尖端巧瓦匠,都对之郑重承诺,用来作“垫子”的铜板,剩多少全归瓦匠所有。原来瓦工砌石有句业内行话,叫:“一块石头,一个垫子。”“垫子”就是垫平石头的石片,为了取平,最好是用铜元来当“垫子”。可如果石头磨得水平,“垫子”就成为多余的了。两处大兴土木,瓦工精益求精,石块对得严丝合缝,最后用石灰“扎缝”时,因间隙太小,一般的工具很难插进去,只好用大钢针像绣花一样,一针一针地进行。
  这一下子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原来是干粗活的瓦匠也会细致入微,把盖房子当成了绣花。自然,工期也就大大地延长了。两处豪宅的竣工都是论年不论月的。
  小工也不是只做“挖土方”那样的粗活,即使和灰也是很多讲究。打地基要用粗沙,兑灰的比例是沙多灰少,扎缝则必须用细沙,且水泥的比例明显提高。瓦匠虽然不用三年才出徒,但一个好瓦匠,通常都是从当小工开始的。
  瓦匠自然是城镇化的主力军,一座城市的崛起,少了瓦匠是不可思议的。烟台的膨胀得力于莱阳、文登众多的瓦匠。老烟台的南城区很多胡同的房屋,都是“莱阳帮”瓦匠流血流汗的成果。这也许形成了一种历史传统,如今烟台建筑业的龙头老大——飞龙房地产开发公司,奖杯盈柜、锦旗满墙,在市政建设上举足轻重,可当年却是前董事长兼总经理宋明志,辞去了教职,带着莱阳的三个瓦匠闯烟台的。由为居民垒锅灶、砌烟囱起家,最后成就了一座颇具规模的“飞龙大厦”。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瓦匠之中也同样藏龙卧虎。
 芝罘记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