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炼油十几天,废气呛坏村民
黑作坊用废塑料炼油销往加油站,现已被取缔
2014年11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现场将燃烧炉灶捣毁。 本报见习记者 杜雅楠 摄
     本报11月20日讯(通讯员 孙剑冰 见习记者 杜雅楠) 一家藏身滨北街道办事处苏家村附近的塑料燃烧炼油作坊生产10余天,所排废气引得附近村民叫苦不迭。20日,环保部门联合公安、工商部门将其取缔。
  20日上午,环保、公安、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苏家村附近的一处废弃的院落,院子里弥漫着浓郁的焦臭味,占地约20亩的院子里遍地都是塑料瓶、塑料餐盒等垃圾。院子的西边一座各种塑料垃圾堆砌而成的小山将院子西边的几座平房完全遮住,垃圾山旁一个直径约20米的浅坑,周围散落着密密麻麻的废塑料。
  听到人群的脚步声,从平房中走出几个工人。经执法人员的盘问,现场工人交待,该作坊在此“落户”十几天的时间,生产内容主要是将收购来的废旧塑料进行燃烧,从中提炼出油,成品主要销往加油站等地。据了解,该作坊共有6名工人,老板蔡某来自惠民县,其余均为外地人。为不让人发现,其生产均集中在晚上。“这才刚开始不长时间,一天也生产不了多少。”一名工作人员介绍。
  环保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虽然国家鼓励在废弃物中提炼能源,但由于土小企业技术不成熟、设备简陋、工艺不完整,致使其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废烟废气,对环境和人体都造成极大损害。而其不合格的油质也会对用油的机械、汽车等造成很大的损伤。
  经过对现场的勘察后,执法部门断定其行为属于违法“小炼油”,立即安排施工,使用吊车将装有成品的油罐带走收缴,同时安排挖掘机将其燃烧塑料使用的炉灶彻底捣毁,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控制,将该黑作坊取缔。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