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舱安全也讲“法治”
2014年11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曹恒在山航内部有个称号——“客舱业务大拿”。她说,山航成立后到2000年期间,客舱更重视服务水平。虽然客舱服务人员会对乘客的手机、安全带、行李存放进行例行检查,但检查并不细化。当时的餐盒垃圾都会收到飞机的洗手间,厨房饮料、啤酒、箱子、托盘等存放在厨房的空置区域。这些都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飞机一旦出现迫降的情况,洗手间的餐盒垃圾都会飞出,成为乘客逃生的障碍。
  2000年到2010年是山航客舱安全体系化建设的雏形期。客舱服务人员有了规范的训练大纲和客舱乘务员手册。“这相当于客舱安全有了法规,逐步走上了‘法治’之路。”有了大纲和手册,客舱安全从手把手凭经验的传授走向了凭手册规范的传授。客舱服务人员的安全防范更加正规。2010年后,SMS系统面世,山航客舱安全又上了一个台阶。“我们从事后管理发展到事前预防。”曹恒介绍,对可能出现的威胁乘客人身安全的飞机安全隐患,客舱服务人员都会总结出来并进行事先处理,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