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兴医药史话连载(四)
2014年11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四、道地药材蒲公英
  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中药学的专用名词。就是指在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即生产集中,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质优良、产量丰富、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考究、疗效稳定可靠,并得到公众认可的药材,是优质药材的代名词。“蒲姑三春草,贝丘一夕风”,为博境内历代药店的迎春楹联,主要就是来描述蒲公英的,说明了蒲公英在博兴有悠久的历史,属道地药材。蒲姑、贝邱均为博境内故国古城名。“蒲姑,商初属逢伯陵国,后属蒲姑氏国,”“故城在今寨郝镇寨卞村北小清河之阳,今县城之东南,后迁至博兴县贤城,今县城之东”,贝丘,在今博兴县城东南,(是否是蒲姑氏国改称尚需考证)。蒲姑、贝丘两城相距约4公里,中间是贤城洼,地处泰沂山脉山前冲积平原与黄泛平原接合部,土质潮、褐兼备,原洼中土丘遍地,荒冢处处,为公英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故当时贤城洼所产的公英具根粗、叶片肥大、花秆粗壮挺拔之特点。按当地习俗,生产三年以上方可采挖,是谓“三春草”;民间自古用以敷疮疗毒,效果显著,是谓“一夕风”。有的茎秆生双球,开双花,为地道中的地道,一般采者留作自用。博产公英何时进入流通环节,已无从考证,据已故老药工回忆,自邹平黄山起药会,公英为博兴医药店铺赴会必带之特产,誉满山东及邻近省区。自博兴最大的生药行“广德堂”开业以来,年年敞开收购,有时年达1500公斤。至于公英前加“蒲”字,称蒲公英,是否源因蒲姑,有待于进一步考证。建国后,几经药源普查表明,原贤城洼中土丘、荒冢大都垦殖利用,公英生长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他处虽产,品质欠佳。八十年代敞开收购,年最高收购量仅为120公斤,其中道地公英几无。
  除蒲公英外,相传的道地药材还有益母草(主产于博昌桥以东,闫坊乡道口村以西支脉河沿岸,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不超过两公里)、泽兰(主产于锦秋湖一带,伴生与芦苇丛中及边缘地带,品质优良)、羊角透骨草(主产于闫坊、店子、寨郝、湖滨等乡镇)、薄荷(境内分布成片,主产于锦秋湖一带,店子乡少有生产)等。

     撰稿人:初茂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