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风文明工程 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2014年11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优化环境惠民生
  走进阖裕小区,只见楼房鳞次栉比,道路干净整洁,墙壁清新亮丽。“现在,我们在各家各户门口都放置了垃圾桶,居委会安排了专门的保洁员定时清理、打扫街面,确保小区旮旮旯旯都干净卫生。”大河孙居委会支部书记孙希顺说。
  该街道以城乡环卫一体化为突破口,着力优化村居环境。建设了4座垃圾转运站,购置垃圾桶360个,环卫机械车100余台、配备环卫保洁员95名,实现了村居环卫长效机制、环卫专项资金、垃圾中转站、保洁队伍、垃圾收集设施 “五个到位”,实现了环境卫生管理的常态化。
  同时,街道经常组织节能环保知识进社区、进小区活动,向辖区推广普及节能灯具,在村居开展垃圾分类存放知识讲座,开展以“低碳生活、绿色出行”为主题的绿色骑行活动等,向居民宣传低碳环保节能知识,倡导低碳环保新理念,培养居民节约能源好习惯,使环保观念深入人心,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文化家园乐融融
  今年以来,彭李街道大力开展乡村文明行动,推动道德文明向村居渗透、先进文化向居民传播、低碳环保向全域覆盖,文明向善之风吹遍角角落落,人居环境得到优化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描绘出一幅文明和谐、美丽幸福的新画卷。
  本报通讯员 王丽娟 夏玉忠
本报记者 王忠才
  “居委会建起新办公场所,农家书屋也跟着搬过来,房子比原来宽敞明亮了,前来读书的居民较以前多了。”廿里堡居委会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宣美华说。今年以来,廿里堡居委会结合新办公场所的打造,积极推进“文化家园”建设,室内建起了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室、棋牌室等场所,室外也建了2处文体广场,总面积近2000平方米,居民在家门口可以读书学习、健身锻炼、休闲娱乐,生活的有滋有味、更加充实,处处透着和谐之气。
  该街道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和文化环境整治,营造良好的基层文化环境。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开展,大力推进乡村文明行动,按照区委“九个一”的建设标准,即:每个居委会建一个文化大院、一个居务公开宣传栏、一处主题文化长廊、一个善行义举四德榜、一处志愿者服务站,及时修订完善一份《居规民约》,组织开展好一次文明评选活动,与每户居民签订一份“四德”责任状,全面实现“每居一个文化家园”的目标,不断满足广大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目前,21个居委会全面铺开,其中,21个居委会建起居务公开栏,统一修订了《居规民约》,居委会与居户签订了“四德”责任状;新庄、彭家、西李、廿里堡等10个居委会建成文化大院;通过集体购买、建设等方式建设文体广场14个;善行义举四德榜建起21块。
  该街道坚持以文化惠民、育民,从“送文化”转变为“种文化”。全面实施深入实施居民文明素质提升计划,先后开展了礼仪培训、广场舞培训、书画素描培训等20余期,培训居民600人次,提升了居民的文化素养,也激发了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街道还经常组织读书征文大赛、藏品拍卖会、送文化进社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草根文化日益繁荣。
四德榜“晒”文明风
  该街道计生办的张立国,乐于助人、敬业奉献,虽然腰部、左腿及膝盖曾粉碎性骨折,行动不便,工作依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并积极参加街道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业余时间,他还发挥自己的特长,参与组织义捐和慈善拍卖活动,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别人,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称赞。最近,在街道组织的道德模范评选中,他脱颖而出,登上了街道善行义举四德榜。
  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该街道开展了“善行义举·榜上有名”道德模范评选活动,通过基层推荐、严格评审,共有28人被评为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四德”模范,他们的事迹和照片在街道四德榜上予以公示。今年,该街道实施“善行义举四德榜”全覆盖工程,年内计划在7个社区、21个居委会的主要路段、文化大院、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位置高标准设立“善行义举四德榜”30处,对街道评选出的 “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等道德模范进行张榜公示,给辖区居民树立了文明行动的“标杆”,广泛带动群众支持和参与道德建设,一张张“四德榜” 晒出了真、善、美,也引领了文明新风,在辖区营造了向上、向善、向美的浓厚氛围,集聚起了建设“幸福彭李”的社会正能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