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联合金龙鱼发起“拒做手机奴”活动,海报手机贴17市发放完毕
“是时候摆脱手机找回生活了”
2014年12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济南12月4日讯(见习记者 周国芳 记者 尹明亮) 放下冰冷的手机,回归真实的生活。从11所高校到150家餐厅,从数百名读者到几十家单位,从电话申领到17市同步发放,截止到12月4日,本报联合金龙鱼印制的四万份“拒做手机奴”海报、手机贴已全部发放完毕。
  “放下手中的手机,多陪陪亲人,多陪陪孩子。”4日,在济南多个社区,“拒做手机奴”的海报一开始发放,海报上的倡议就引起了社区居民的共鸣。“说得太对了,智能手机对人的生活改变太大了。”在十亩园社区居委会办事的李女士说,“一定得拿一张回去,让大人孩子都看看。”三三两两的居民来到居委会,100份海报一上午就发出去了。
  “手机贴设计得非常形象,让人深有感触。”在济南贵和购物中心,顾客高红燕评价了“拒做手机奴”活动,“智能手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现在好多人的生活已经被手机绑架了。是时候摆脱手机,找回自己的生活了。”
  活动开始后,省内各市的读者通过热线电话、“公益山东”官方微信等方式申领。为让活动惠及全省读者,本报17市记者站进行了同步发放。在济宁圣华驾校练车场,“拒做手机奴”宣传海报贴上了一侧的墙壁,引来学员议论。驾校教练苑传华称,在教学过程中他会不停地给学员们灌输安全意识,在齐鲁晚报上看到“拒做手机奴”的倡议,他打算将其专门列为一项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时刻给过度依赖手机的学员们做出提醒。
  2日中午,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校园内,在“莫让手机成为你的主人”的条幅前,围满了前来签名和领取“拒做手机奴”海报、手机贴的大学生。2013级文法系法学专业一班的蔡照坤说:“如果可以,我们愿意走出校园,更好地宣传这件事。”
  为配合手机贴和海报发挥作用,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在学校固定教室内设置了手机袋。学生工作处处长于永贤给活动点赞:“学生出勤率高了,上课也认真听讲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