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乡村游戏
2014年12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功基

  我们这茬人,小时候没有电视看,没有广播听,没有玩具玩,电影个把月才能看一次,而当时孩子又特别多,学前学后和农闲时节,村里大街小巷的孩子扎成堆儿,吵吵嚷嚷闹翻天。
  尽管那时乡村的日子枯燥而单调,但孩子们天性活泼好动,个个耐不住寂寞,于是就满世界去寻找乐趣:春天,打弹弓、拧柳哨儿、爬树上房掏雀窝;夏天,粘知了、抠知了猴、拱进河里湾里学“狗刨”;秋天,捉蝈蝈、烧蚂蚱、捅马蜂窝;冬天,打雪仗、打滑溜刺儿(滑冰)、打“老老婆儿”(陀螺)。除了这些季节性的常规玩法,平日里孩子们的游戏更是丰富多彩,最常见的有“摔哇哇”、“打宝”、“打木棍”、“顶腿”、“拾磨过儿”、“开火儿”等,至于“丢沙布袋儿”、“跳房子”、“打棒球”、“弹玻璃蛋儿”等,一年四季几乎随处可见。毫不夸张地说,凡是有孩子的地方,就有玩不尽的游戏,尽管这些辈辈相传的游戏土得掉渣儿,但孩子们个个乐此不疲。
  “摔哇哇”是男孩子的最爱,“摔”前要先用水把泥调湿,接着团成四周2厘米左右高的敞口状,底部中间越薄越好,然后倒扣着朝平滑的石板或墙上用力摔去,那敞口状泥团底部便猛然爆裂,发出类似“哇”的响声,故而称作“摔哇哇”,比赛时以声响大小确定输赢。最有意思的是“摔哇哇”缺水时,孩子们便会用自己的尿和泥,摔起来照样个个兴奋得嗷嗷叫。“打宝”是用厚纸或几层薄纸码在一起折叠成方形,可大可小,分为正反两面,双方先后狠狠击打,以将对方的“宝”击翻为胜,胜者自然将对方的“宝”收为己有。“顶腿”则是一条腿独立,另一条腿盘至膝盖处,双方互相顶撞,先倒地者为输。这几种游戏以男孩子为主,充分显示出男孩子坚强、果敢、勇猛的性格。
  “拾磨过儿”是女孩子的专利,多就地取材,一般用杏核、桃核、泥蛋、瓦块、石子等。“拾”时,将手中小沙布袋儿轻轻抛起,同时眼疾手快地捡拾地上的“磨过儿”,然后再迅速接住落下来的小沙布袋儿,比赛输赢以捡拾“磨过儿”的数量多少而定。“抓特务”是夜色朦胧中最具吸引力的游戏,通常为一人或一方掩藏,另外的人寻找,颇有敌我互相侦破意蕴,其过程惊险而刺激。而“开火儿”则有了“战争”味道,常见的多为不同街道的孩子互相攻打,也有放学路上邻村学生之间的对打,各自有阵地,武器是土坷垃、石子、沙砾、树棍等,后退一方为败。尽管“开火儿”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打仗”,但其具有一定的攻击性,事实上也确有孩子因此而“负伤挂彩”,所以这个游戏常常遭到家长的反对,然而孩子们却置若罔闻,一旦遇上“开火儿”便踊跃参加,那兴奋劲儿不亚于过年放鞭炮。
  而今,乡村的孩子除了上学,还有写不完的作业,即便有点儿空闲,也大都沉迷在电视、电脑和手机里,那些曾经风靡于乡村的各种游戏,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不免让人感到有些惋惜和遗憾——如此看来,那些当年异常喧闹的乡村游戏,只能这样永久地被尘封于岁月的烟尘里,成为乡村记忆中的一个快乐符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