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法过洋节其实也不错
2014年12月26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精彩微博
抵制圣诞
@网络新闻联播
12月24日,湖南一高校学生身着汉服来到长沙太平街的圣诞活动现场,手举“抵制圣诞节”“中国人不过外国节”等标语,呼吁市民回归中国传统节日,理性过节。网友:放心,反正所有节日都会被过成购物节和情人节……
186张火车票
@全球冷笑话大集锦
一网友晒异地恋8年存下的火车票:相识10年,恋爱8年,也异地8年。其间分手69次,化解矛盾的不是语言,而是186张火车票!
坚持梦想
@海外趣谈
如果你要做一件事,请不要炫耀,只管安安静静的去做。因为那是你自己的事,别人不知道你的情况,也不可能帮你去实现。千万不要因为虚荣心而炫耀。也不要因为别人的一句评价而放弃自己的梦想。其实最好的状态,是坚持自己的梦想,听听前辈的建议,少错几步。值不值,时间是最好的证明。
在德州,圣诞节早已成为关注度极高的热闹日子。每年的这两天,商家铆足了劲头儿做促销,年轻人使出浑身解数搞狂欢,广场喧嚣、情侣约会、逛街购物、聚会K歌、赠礼问候……这已然是德州街头巷尾的常规曲目,不过欢乐之余也有一些担忧和质疑之音,洋节的受宠会不会冲淡传统文化的认知度?诚然,重视传统文化本无可厚非,但大可不必将过圣诞节上纲上线到数典忘祖的程度,毕竟文化天然排斥说教、灌输和强制推行,况且德州的圣诞节渐渐被本土化。其实文化传承堵不如疏,抵制圣诞节并不可取,倒不如兼收并蓄中西方文化之大成,土法过洋节其实也挺好。
在西方人眼中,圣诞节意味着宗教、历史与传统,他们庆贺的方式是聚在家里一起吃饭、交换礼物,然后去教堂做礼拜。在国内则不同,这个节日在被接纳多年后,悄然演化成年轻人的“狂欢节”,与宗教氛围的圣诞主旨相去甚远。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下,圣诞节为大家提供了寻求身心休憩和精神减压的契机,经过年轻人改良和商家包装,蜕变成浪漫和格调的代名词。于是每年的平安夜和圣诞节,德州的电影院、KTV、主题餐馆等都是一座难求,更多人图的就是个乐呵和热闹,所过的更像是德州式的狂欢节、乐呵节或者浪漫节,很少人会去思量节日背后的文化包袱。
当然,反对过洋节的言论从来不缺少支持者,甚至个别地区的学校发出一纸禁令,要求“不在校园内举行任何与圣诞有关的活动”。只能说禁令背后保护传统文化的初衷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形式难免有些矫枉过正。文化说到底就是以文化之,人为抵制文化衍生和传播,既不符合传播规律,同时违背人文精神。换位到学生的角度,圣诞节当天被强令呆在教室学习传统文化,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必然引发抵触和揶揄。
正如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所说,“当前辈们已无法再向年轻人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生活模式时,年轻人只能以在新环境中捷足先登的同伴为仿效的楷模,根据自己的切身经历来创造新的文化”。我们常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兼容并蓄,抵制洋节多少有点文化的不自信。在节假日的话题上,当有顺应社会潮流的心胸,顺其自然过洋节,乐呵之余玩出德州的本土特色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