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田邦利
与年轻人同席共饮,说起地方名吃,年轻人侃侃而谈。个个走南闯北,都是饮食富户。我听着,静静地听着,自愧弗如,难以与之比肩,却又心不甘。快70岁的人了,按说走的路比他们过的桥都多才是,怎么能让人比下呢!
你们吃过“憨肉”吗?
别说,我这一问还真把他们给镇住了。席上除我之外还有9个人,9个人有4对半摇头。摇头之后,是面面相觑,都一脸的茫然。都在想,hān肉?hān是啥呢?是天上飞的,是地上跑的,还是江河湖海里游的?是野生的,还是家养的?知道hān是啥,才能论其肉。继而又想,这个hān字,怎么写呢?
茫茫然中,都放杯停筷。
我说,hān不是家禽,不是家畜,也不是生猛海鲜。hān是憨厚的憨,勇敢的“敢”字下面一个“心”字。憨肉是一种食品,一种含肉的食品。做这种食品用了什么肉,就叫什么憨肉,比如牛肉憨肉。
将肉,一般是牛肉或猪肉,剁成肉馅,放上食盐、葱花、花椒面、姜末,倒上酱油,将馅喂好后,再放上花生油。将面粉、绿豆面、小米面、玉米面什么的,少则三样,多则五样,混合调匀成杂面。将杂面和成软的面团,发酵。然后搁进肉馅,放在铺好笼布的箅子上,用锅铲摊好,抿成两三指厚的大圆糕。点火烧锅,烧至多半熟,拿刀在箅子上纵拉再横拉,拉成一个一个的小方块。盖锅再烧,至熟。出锅就是憨肉。
憨肉,一块一块,胖胖的,厚厚的,散着喷喷的肉香,说它是肉,不是,说它不是肉,里边还真有肉。憨肉,憨肉,一块一块,朴实憨厚,以形得名,从一个侧面彰显了我们丰富的饮食文化。
记得以前家里穷,除了过年,平素吃一顿肉的时候少之又少。有时生产队杀了牛,分个一斤二斤的肉,煮又煮不着,包包子面又稀罕,母亲就剁剁蒸憨肉。或是时间久了,父亲看着清苦度日的一家人,想到了男人的担当,集上称一斤半斤的牛肉(那时牛肉比猪肉贱,猪肉7毛钱一斤,牛肉才3毛钱一斤),让母亲剁剁给我们蒸憨肉吃。不大的一块牛肉,能让一家人美美地吃上一顿。
扛着一块憨肉,如现在人们吃蛋糕一般地吃,咬一口,有滋有味,那个好吃那个香就甭提了。遇到一个没剁断的肉筋儿,一半咬进嘴里,一半还连着手中那大块儿肉,牙轻轻一拽,手上那块就拽出一个小洞儿,豆大的一块肉,弹力球般挂在嘴上。嘿,那情那景,那味儿,要多美有多美。
蒸憨肉,是生活条件差、肉面紧缺时农家人的一种“巧吃”。从口感和营养上说,憨肉是很不错的农家小吃,堪称一种美食。在笔者的家乡济阳,以前农村大集上就有卖憨肉的。用现在的眼光来审视,憨肉就是肉糕,或是火腿,农家自制的方火腿。现在市场上卖的这火腿那火腿,难以与之媲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