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召车”为什么败给专车
还没推广就想挣钱,徒有本地官方优势服务理念却跟不上
2015年01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8日傍晚,在历山路附近,3位女士等待了十多分钟才打上出租车。        本报记者 王皇 摄
     日前,滴滴打车再次向用户推送新版本,而这只是他们几乎每周一次的惯例。与之相比,济南本土、国内首款由政府监管的自助叫车软件“爱召车”已经打不到车,官方所称的“正在进行技术升级”似乎拖得太久了。
  爱召车曾是济南市交通运输局客管中心为应对打车软件而推出的,如今却被后者打得一塌糊涂。专业人士称,用户体验差、技术支持不足、本土化特色服务没跟上,是爱召车败走本地的主要因素。
  本报记者 任磊磊                         
用户体验 官气十足,缺乏人性化操作理念
  9日,80后市民朱先生从火车站打车到泉城广场。他掏出手机,熟练打开滴滴叫车软件。软件精准定位,只需输入几个关键字就可识别朱先生的目的地,不一会儿一辆出租车就来了。
  作为网络时代的年轻人,朱先生说习惯了移动网络带来的便利,一款APP软件的好坏,最基本评价条件就是便捷。
  “互联网思维最注重的就是便捷和免费。”滴滴专车公关部张先生告诉记者,让用户通过最简单的操作获得想要的结果,就是互联网服务的目的。“一个操作就能完成的服务,一定不要增加到两步,否则用户体验就会大打折扣。”
  与之相反,爱召车从推广之初,就充满了官方色彩——收费,用户每用一次多交7.5元。乘客通过智能手机下载爱召车软件后,若要使用,需要预先网上充值,最低充值费为50元,采用会员制形式。安装后每使用一次,系统会从乘客的充值账户中扣除2.5元信息费。此外,乘客还需要支付给出租车司机5元钱电召费。
  “我曾经想用爱召车,但是一看还要收费就没用。”市民王女士是少数曾接触爱召车的市民,但也只是接触,并未使用。
技术支持 浪潮已退出,难比滴滴千人团队
  爱召车和滴滴打车的用户体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两者在技术支持和投入方面的差距。
  滴滴打车的设计者北京小桔科技只做打车业务。据介绍,目前小桔科技的正式员工共有1700多人,技术人员有1000多人,其余人员负责公司的运营、业务拓展、员工培训等。这些专业人员均是来自谷歌、百度、阿里一线的业务精英。
  爱召车由浪潮集团负责开发,浪潮集团作为济南本土科技公司,技术力量雄厚,但电召车软件仅仅是它的一个很小的项目。此前有相关人士透露,爱召车软件是由十几位高级软件工程师,带着几十位软件研发工作人员忙了近一年做出来的整体系统。从科技人才投入上比,爱召车比滴滴打车要薄弱很多。
  “爱召车诞生近两年,竟然没有苹果版本。要知道苹果也占据着巨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一位从事软件开发的专业人士评价说,爱召车的思路根本不符合互联网模式的思维。
  而现在,浪潮集团已经完全撤出了爱召车项目。内部人士表示,“已经卖给了客管办(即济南市交通运输局客管中心)。”目前该软件开发升级由客管办信息化中心负责牵头。近日,客管中心相关负责人称爱召车软件正在进行技术升级,它最大的优点是市民能通过操作手机直接找到空车,比打车软件先进。但是具体升级情况官方并未披露。

本地服务 放弃本土优势,步步落后
  大数据时代,谁掌握了数据资源,谁就有发言权。
  记者从滴滴打车方面了解到,滴滴打车有100台服务集群,每天收到来自滴滴打车软件上载的大量交互数据,一天全国产生的数据多达6TB。6TB是什么概念呢?以一部高清电影1GB计算,6TB可以存储6144部电影。
  滴滴打车的张先生表示,通过这些交互数据,滴滴打车可以给司机提供可靠的导航路线,帮助公司绘制每个城市、每条道路一天的交通状况,甚至这些数据对于分析城市交通、餐饮、民生、娱乐等,非常有利用价值。
  “爱召车技术、体验上没拼过滴滴,更没有抓住其本土化的优势。”从事软件开发和运营的济南德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延峰说。 
  赵延峰表示,官方打车软件论烧钱和经营方式肯定拼不过专业的打车软件公司。但是爱召车既有官方认可的正规军身份,还能得到本土IT公司的支持,在这一点上是占有优势的。
  “比如,爱召车可以借助官方优势,提高用户打车成功率;也可以与本土商家合作,消费者用该打车软件到某家餐厅消费,可以享受到一定折扣。还可以增加一些投诉、举报黑车的服务内容,提高安全度和满意度。”
  而这些,在爱召车着手之前,滴滴打车们就已经做到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