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万马宝宝扎堆,大医院产床告急
岛城热门医院产床周转压力大,月分娩量高达800多人次
2015年01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2014年12月4日曾报道《“马上”想生娃,准妈妈也是拼了》。
     2014年前11个月,岛城新生儿达到8.4万人,比2012年全年出生的龙宝宝还多。目前,青岛医院现有产床2467张,每年最低可应对18万名新生儿的出生。然而,由于医疗资源不均衡,准妈妈们多倾向于在大医院待产,随着马年即将收尾,岛城各大公立医院产床日益紧张,热门医院的月分娩量高达800多人次。
本报记者 杨林
岛城2467张产床,八成在公立医院
  11日,青岛市卫计委公布青岛市具有助产资质医疗机构发展现状。 
  目前青岛市民办营利性和公立非营利性具有助产资质的医院共63家,其中民办营利性助产机构11家,占总数的17.4%,公办非营利性助产医院52家。  青岛市目前共有产科病床2467张,其中公立医院产科床位2095张,占青岛市全部产科床位的84%,民办医院产科床位372张,占全部床位的16%。 
  青岛市各医院产科床位数量最多的仍然是青岛市妇儿医院,达到了181张,紧随其后的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154张(三个院区)、青岛市市立医院121张(两个院区)、平度市人民医院109张、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90张、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86张。民办医院中,青岛坤如玛丽妇产医院床位数最多,有67张,随后为青岛龙田金秋妇产医院57张。 
全年出生9万人,马宝宝远超龙宝宝
  2012年是近年来岛城的一个生育高峰,当年青岛市一共出生了81119名龙宝宝,比2011年多17966人,是之前十年来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记者从青岛市卫计委获悉,2014年截止到11月,青岛市新出生婴儿8.4万人,全年预计能接近9万人,比2013年足足多了2万人,也远远多于2012年的龙宝宝数量。近年来青岛市生育率维持在1以上,2014年最终的统计数据或将超过1.4。 
  2014年5月30日,“单独两孩”政策在青岛落地,根据青岛市卫计委的摸底测算,青岛市符合“单独两孩”政策家庭总数约为118672户,预计2014年之后每年新增出生人口1.4万人左右。 
  据悉,为了应对马年的生育高峰,青岛市妇儿医院已经要求顺产产妇24小时出院、剖腹产产妇3天内出院,青岛中心医院要求产妇3天内出院。 
产科资源不均衡,产妇扎堆大医院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徐凌忠认为,目前青岛市共有2467张产床,以平均每名产妇住院周期为3至5天来算,岛城的产床数量一年最低可以满足18万人次的分娩需求,相比每年的出生人口而言,产科床位并不紧张。然而,目前的产科资源不均衡使得生育高峰难以消化,一些优质产科资源让产妇们趋之若鹜,即便青岛市妇儿医院规定顺产产妇24小时出院,大幅度提高了产床周转频率,产床仍然紧俏。该院每年不忙的几个月,平均每月分娩量都达到了600人次,而2014年年底是该院比较忙的时候,不少产妇都希望赶在马年的尾巴上把孩子生下来,导致妇儿医院的月分娩量蹿升到800多人次。
  徐凌忠还分析,相比之下,也有一些医院的产科因为在技术、服务等方面有所欠缺,未能床尽其用,床位周转率连年不高。因此,调整床位、将优质资源实现最大化利用是一种好办法。但眼下孕产妇有自由选择权,扩床无法从根本上缓解压力。建议借鉴发达地区的成熟经验,尽快建立严密孕期管理监测网络,通过联网,实现产床的系统、科学分配,有效分解大医院压力、使闲置资源得到利用。
小病号增多,妇儿医院延迟下班
  11日记者从市卫计委获悉,入冬以来,青岛市妇儿医院日门急诊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0%,仅儿内科日门急诊量就超过2000人,远远超出医院日常接诊能力,为缓解门诊压力,医院延长门诊坐诊时间至晚7时,同时从元旦到春节前,儿内科等十余个科室所有人员暂取消休假,全员在岗。同时成立由37名各科室医生组成医疗“突击队”,利用空闲时间支援急诊工作。在儿内门诊、急诊候诊区、注射室门口等增加坐椅,缓解输液座位吃紧的情况。在病人及家属聚集较多的儿内科门诊处成立流动服务站,由职能部门人员承担流动服务站服务工作,协助医护人员做好导医分流服务。安排行政科室人员到门(急)诊和注射室等送餐,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