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好晾肠
2015年01月13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邱蕾
小时候,肉很少吃到,制作讲究的香肠连见都很少见过,别提品尝了。去南方住了几年,在那里,第一次吃到了香肠。妈妈把买回来的香肠蒸好,切成小块端上饭桌,浓郁的甜香之气顿时弥漫开来,蒸过之后红白分明的模样也加剧了这份期待,于是急不可待地夹起一块送进嘴里,一嚼,满口生香。
回到北方老家后,过年随家中大人吃酒席,见席间一盘颜色颇深的干肉,被切成薄薄的一片片,黑白分明,原来这也是香肠,家乡的香肠,和曾经吃过的南方香肠迥然不同。
后来,大家的日子都慢慢好起来,香肠渐渐成了年节的必备菜肴。那时的香肠咸味为主,突显北方特色,加工出来的香肠黑白分明,有很重的羊油味,切开时,可以看到小茴香之类的香料紧密地沾在上面。虽然这香肠有很浓的羊油味,但也因此别具特色,咸香诱人,又很干硬,非常有嚼头。记得那时吃香肠,每次吃完都牙痛,不太敢再使劲吃东西,可每次见了这黑白薄片的干肉还是要大吃一番。苏轼因为喜欢荔枝,曾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我想,我就是日吃香肠一大盘,过后牙疼也无妨吧。现在,因为南北交流的便捷,家乡的香肠也不再只是咸的一种,而是有了咸甜甚至辣多种口味了。
每年天气转冷,大概进入十一二月份吧,父亲就开始买肉找人加工香肠了。这些年,父亲总是去街上一家肉食店去做香肠,那家店的肉很干净,也没什么水分,做完后,店主还会把机器上填肉的地方卸下来,将里面的碎肉挖出,装进肠衣里,一点不让买主吃亏。这一厚道实在的做法让父亲感动,也因为其调的香肠味道好,因此,父亲多年来一直选择那家店。我想,店主的做法才是明智,应了那句话——吃亏是福。不把那点碎肉掖下,看似吃了亏,实则赢得了顾客的心,成了名副其实的“好再来”。
加工完,父亲回家就开始忙活着把这些肥嘟嘟、粗滚滚、不断往下滴着汁水的香肠缠到衣架上,再挂到晾竿上。这不是件多轻松的事,因为一个衣架上的香肠有好几斤呢端着举着也算是个累活。不过,累并快乐着,这是第一缕年味呢。而在往后的日子里,看着它们在阳光与风的浸润下一点一点变了样子,也是种享受。待风干得差不多了,取下存入冰箱,就够吃到年后了。
某天骑车回家,街边人行道上一个四方铁架子上,挂满了一串串的香肠,数量好多,看起来主要是咸味的,心想,这家人真爱吃香肠啊,也不管在大马路边晾晒卫生不卫生。现在,天气冷了,加工香肠的日子到了。不久,我们家的阳台上也会挂起一串串粗粗的香肠,想想也让人嘴角生出笑意,那真是一个好看的年景呢。看见它,我就知道,这年,又快到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