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锅炉工发明环保取暖器
耗时三年,曾卖房筹集资金搞研发
2015年01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蔡万龙团队工作人员展示自发研制的环保取暖器。 本报记者 张晓鹏 摄
     本报1月12日讯(记者 陈之焕) 采用高分子电加热载体,蔡万龙等六名锅炉技工历时三年自主研发节能环保取暖器,取得了国家专利。目前,新产品即将投入市场。
  2007年,看到一则国家鼓励环保节能技术的政策后,52岁的锅炉技术工人蔡万龙召集了5名经验丰富的同行,开始着手研发环保取暖设备。之后的三年间,六人先后经历了下岗、退休、锅炉厂倒闭等,但从未间断环保节能取暖设备的研发。
  2009年,在研发的关键时刻,资金出现紧张。蔡万龙下定决心将其位于台东的房子卖掉,拿到82万元,拿出20万元在李村买了一套房居住,剩下的62万元全部投入研发。
  为了研发,六人先后多次去青岛理工大学及北京拜师学习。曾在北京住了十几天,每天都去教授家拜访,最终感动了教授,教授将知识倾囊相授,帮蔡万龙等解决了关键性的技术难题。
  2010年,环保取暖器研发终于成功,高分子电加热载体及其制备方法成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这种高分子加热载体为无色无味、防腐蚀、无污染并可终生使用,将这种载体用在取暖器上进行加热实验,一处两室一厅的100平方米房子,冬季取暖选用10驻4组取暖器,添加高分子加热载体取暖,室温可在半小时内达到18℃。取暖器采用间断性加热,3个月的取暖电费约为1960元,比普通电暖器省电40%,也较水暖节省千元左右花费。生产成本较传统充油式电暖气可节省30%。
  2015年1月,蔡万龙等人的发明已成功投产,即将投入市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