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网,让“删帖”不再神秘
2015年01月23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当前网络违法行为之所以屡禁不绝,就在于法律方面还缺乏明确、量化的规定。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法治建设还要加速。法治建设完善了,删帖有了“说法”,也就失去了神秘的空间。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日宣布,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启动“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力争用半年左右时间,着力解决这一损害群众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使网络空间全面清朗起来。国家网信办副主任彭波在介绍专项行动时表示,依法治网首先要依法依纪治理自己,“拿自己开刀”。
2014年9月,中纪委监察部曾对中央外宣办五局原副局长高剑云违法违纪情节做出通报,高剑云涉嫌利用职务便利“有偿删帖”,索要、收受巨额贿赂。治理网络乱象,先揭自己的丑,监管部门的做法值得称道。然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等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
如今,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然而互联网毕竟还是新生事物,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相信很多人可能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形,自己发的帖子莫名其妙消失了,找不到删帖者,更找不到人申诉,一切都来得如此“神秘”。网络空间是虚拟空间,删帖者隐藏在幕后,利用技术手段轻易就剥夺了网民的言论空间。面对如此情形,很多网民也只能无奈接受,找不到“被告”,要“说法”也就只能是嘴上说说了。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网络删帖行为已经涉嫌腐败,成为一些人捞钱的工具,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腐败”。现实生活中,一些互联网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与公关公司等勾结串通,有偿删帖;一些网站明目张胆地以网络负面信息发布要挟企业或地方政府部门,敲诈勒索钱财,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有媒体就曾报道,河南濮阳一名网警为“挣钱”,联系北京、海口等地同行帮助他人删除网络负面消息,获利118万元。国家网信办副主任彭波也表示,当前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问题非常严重,其中一个重要现象就是互联网管理部门个别干部底线失守。
互联网管理部门深陷敲诈、删帖漩涡,道出了目前网络治理的困境,也凸显了依法治“网”的紧迫性。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是操作网络的却是现实中的人;网络技术很重要,但任何技术和操作都必须在法治的框架下活动。有偿删帖等行为不仅侵害了网民的表达权和知情权,也恶化了互联网生态环境,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治理网络敲诈、有偿删帖现象,还是应该依法而行,推动“网络空间的法治化”。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当前网络违法行为之所以屡禁不绝,就在于法律方面还缺乏明确、量化的规定。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法治建设还要加速。法治建设完善了,删帖有了“说法”,也就失去了神秘的空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