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生活中的反法治因素
2015年02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非正常的维权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其共同特点是,对于个体来说权利的确受到了损害,但在申诉自身权利过程中往往是以损害其他人或是大多数人的权利作为代价,最终结果一般是多方共输,比如游客出国过度维权、医生报复性拒诊等。
  非正常维权方式的不断出现,与法治建设日渐完善的大背景下普通民众权利意识的觉醒有关,但也不能忽视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思维在左右着人们的行为,这些负面因素包括重实体轻程序、片面追逐潜规则、迷信人治大过法治等。这些反法治因素与日益浓郁的现代法治环境越来越不合拍,并还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以致许多民间维权方式看上去五花八门,总是难以摆脱江湖色彩、草莽风格。
  一些习惯中的负面思维不仅存在于权利个体,在一些公共服务主体、行政管理主体身上也时有显现,诸如官本位思想、推诿扯皮、形式主义、霸王条款等。以近来媒体报道的一个“奇葩储户”为例,如果不是银行服务态度差、出现问题不给解决,又怎么会有人愿意花时间一元一元存钱呢!
  构筑全社会的法治信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共同努力。纠正非正常维权方式固然重要,但如果事先就能让那些过于激动的维权者感受到权利真正得到了尊重和保障,具有一种权利安全感,岂不是更好?(摘自《法制日报》,作者杜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