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东西数里,皆灯也”
2015年03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韦钦国
  元宵节是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正月十五大似年”之说,燃花灯作为元宵节的载体,同样不可或缺。
  济南的元宵节源于何时缺少准确记载,但至少在明朝就已经形成规模,明末著名诗人王象春(1578~1632,济南府新成人,系清初文学大家王士祯的祖辈)于1616年春安家济南府,写了大量关于泉水名胜、风俗时令的诗篇,汇集为《齐音》。其中有一首《元宵》诗,诗里写道:“喜看稚子放河灯,狮石围栏士女凭。阔髻高裙京样尽,此宵又着白松绫。”从诗中可以看出,至少在王象春生活的时代,元宵节济南就开始放河灯、燃花灯了,济南众多的泉水与河道确实为放河灯提供了便利。这也是迄今为止较早反映济南元宵节的记载。
  比王象春稍晚的李焕章(1613~1688)于1684年正月旅居济南期间,写过一篇《上元夜游记》,记述的就是当年元宵节济南街头观灯的内容。诗云:“甲子元夜,余在历下。薄暮,偕弟简安、男新命,自芙蓉馆而南至横街,彻东西数里,皆灯也。先东向过抚军、郡守二署,灯参差,若繁星,若列炬,若赘旒,各异光引满,大小随之。鼓吹、烟火当其冲,鱼龙抵戏,婆娑跳舞,络绎不绝……因过七忠祠,出泺源门,众传趵突泉烟火犹盛,至则两大火树杰立云霄,迸发自上下,状种种异。历山、泺源二堂,恍惚有无间,雪浪自王屋来,众不暇顾。”这段话浅显直白易懂,真实地反映了明末清初济南芙蓉街、泉城路、趵突泉一带元宵节的盛况。
  自此以后,每年元宵节放花灯基本就成了惯例,类似的记述就更多了。如乾隆《历城县志》也记载:“元夜,通衢张灯,放花炬,男女群游,谓之走百病;过桥,放河灯。”当然,元宵节除挂花灯外,还有现在大家习以为常的食汤圆等风俗——清代编修的《济南府志》记载有:“元夕张灯,食汤圆,散灯浮诸流水,谓之放河灯。”这种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述者无意,后人有心。这些文学大家也许当时只是为放松或觉得好玩才记述下来自己看到的元宵节景象与感受,恐怕没有想到自己的无心之举竟为后人了解其生活年代留下了异常珍贵的史料。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