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打实的数字体现政府担当
2015年03月06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把更多的数字写进了报告,把更清晰的指标公之于众,等于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如果没有攻坚克难的勇气,如果没有为民服务的担当,就不会有这些具体的承诺。
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其中给群众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报告里一个个实打实的数字。
这一个个数字,涉及方方面面,给政府今后的工作划上了硬杠杠,也就是说,今后的一年只有完成任务才算得上工作到位。把更多的数字写进了报告,把更清晰的指标公之于众,等于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如果没有攻坚克难的勇气,如果没有为民服务的担当,就不会有这些具体的承诺。
仔细翻看报告,把工作安排具体到数字的例子不胜枚举,在以“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为题的第五部分,这个特点尤其明显。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10%,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每人每年提到380元,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新增退耕还林还草1000万亩……这些具体的数字是民生保障的蓝图,更是衡量政府工作的硬杠杠。有了这个硬杠杠,更便于人大代表和群众开展监督,等到明年两会时再对照一下,政府工作做得怎样一目了然。
划定了指标就等于作出了承诺,承诺又这么具体,这是政府在自我加压,不给自己留下可作为也可不作为、可大作为也可小作为的后路。尤其是现在正处于新常态之下,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能否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民生保障,对各级政府都是巨大的考验。报告敢于亮出这些数字,既体现了积极作为的主动性,更反映了本届政府下大力气保障民生的决心。总理在人民代表面前作出承诺,也是在督促各级政府积极开展工作。
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就是要体现对人的关怀,让老百姓有真实的“获得感”,通过政府的积极作为,这些写在报告中的数字落到实处,就转化为老百姓对民生改善的具体体验。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70元也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也好,这些承诺落实之后“看得见摸得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正是从自身和周遭的这些具体变化中得来的。从这种“获得感”中,人民群众也能收获对政府的信任,以及对未来的信心。
报告中说,“人民勤劳而智慧,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以敢作承诺、勇于担当的具体行动表现出的锐意进取精神,也让人民受到鼓舞,进而激发每一个人干事创业的活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